1 滞胀风险下的中国经济走势分析 胡月晓 一、滞胀与经济周期 (一)滞胀的现实界定 滞胀是指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同时并存的现象。滞胀的衡量标准通常是相对的。在大部分经济体系中,通货膨胀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经济停滞和经济增速放缓通常也很难区分。因此,对于滞胀的界定,比较可行的方法有两种:长度法和程度法。 长度法——通货膨胀持续上升 1 年以上,同期经济增速连续下降或停滞。长度法强调的是经济增速和价格水平两者的组合对菲利普曲线的偏离,重点在于通胀水平和持续时间。 程度法——通货膨胀跳升至周期均衡值上方,同时经济增速回落到潜在产能以下。经济潜在增长率的确定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比较常用的方法也是用周期均衡值或相对应失业率来代替。上世纪 7 0 年代的滞胀就是按照程度法来确定的。 (二)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周期 在经济增长历程中,经济周期不可避免,这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所决定的。但是,通货膨胀周期中的滞胀阶段,却仅是特殊经济环境下的产物,在适合的宏观调控下可以避免。宏观调控政策在“熨平”经济周期的同时,还要尽力避免“滞胀”。 表 1: 经 济 周 期 和 通 货 膨 胀 周 期 的4 阶 段 划 分 阶段/表现 1 2 3 4 经济周期 成长 顶峰 衰退 低谷 通胀周期 缺口上升 缺口消除 滞胀 经济复苏 GDP 上升 平稳 下降 上升 P 上升 上升 上升 下降 资 料 来 源 : 上海证券研究所 但是,滞胀并不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按照程度法的划分,经济周 2 期中有可能不出现滞胀,滞胀也有可能延续整个经济周期,上世纪7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滞胀”甚至覆盖了两个经济周期。 “大滞胀”时期,美国通货膨胀率运行在 6%-14%之间,价格水平的平均年增长率为 8%,大约是上两个经济周期均值的3 倍;以不变价表示的GDP 年均增长率约为 2.8%,比先前两周期的平均水平约下降了 50%。 二、中国发生滞胀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中国目前仍未达“滞胀”状态 无论是从时间角度衡量的长度法,还是从变化幅度衡量的程度法,对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格局,都不能得出已处于“滞胀”状态的结论。 首先,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仍然在可承受范围内。在西方“大滞胀”期间,通胀水平普遍暴涨到了长期均值(前10 年或前 2 个周期)的2-3 倍水平,前期的高点仅是滞胀期间的低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具有十年一周期的特征,中国经济上一周期(1999-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