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期学生学情分析和解决方案 学生的学习无动力,可从以下四方面分析原因。 一、社会方面:竞争激烈、压力大、节奏快,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的媒体导向对孩子也产生一定影响。如“一切向钱看”的扭曲思想等,逐渐厌学。 二、学校教育体制方面: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伴随着学习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作业量加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三、家庭方面: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子女的教育,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或过高期待,使得孩子感到力不从心,都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的产生。家长有 1、专制型:绝对权威、包办代替、棍棒出孝子。2、放纵型:放任自流、金钱至上、树大自然直。3、矛盾型:代际冲突、父母矛盾、两代不统一。4、溺爱型:娇生惯养、一切照办、孩子自家好。 四、自身方面:自身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习的厌烦可能与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对学习价值的认识有关。学生出现: 价值观多元化,重视个人价值;传统美德约束力减弱;信息吞吐量大,负面信息影响也大;情感需要强烈;民主意识增强;生理发展提前,心理成熟滞后;理想淡薄;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能力差;重物质、重金钱倾向明显。 作为学生来说,前三个方面都是外部因素,第四个方面是内部因素。作为老师来说,要改善学生的厌学状态,从学生内部因素入手要显得相对容易且效果更明显些。 基于这些原因,学生出现如下表现: 半成熟半幼稚;半独立半依赖;半服从半逆反;半开放半闭锁;半自觉半自发。 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从学生本身出发,解决他的个体需求。 需要是激发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来源。学生有很多的需要,不同的时候有不同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教育具有特殊意义。他把需求分为七种: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求知与理解、美、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的需要,这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一旦得到了满足之后,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是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也就是说,缺失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成长需要使我们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