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点检定修简介VIP免费

点检定修简介_第1页
1/40
点检定修简介_第2页
2/40
点检定修简介_第3页
3/40
点检定修简介 戴 金 旺 唐山电力培训中心 2 0 0 9 年 7 月 1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点检定修制的由来和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提出预防维修的概念,即借助人类预防医学的观点,对设备的异常部位和设备易损零部件,实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措施,力争提前解决问题,预防突发故障发生。这种维修(检修、维护)方式对高性能、大容量、造价高的设备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1954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把预防维修向前推进一步,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预防维修,这就是早期的生产维修制(PM,Produ ctiv e Maintenance)。生产维修制的出发点就是将维修的经济性和策略性相结合,按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的不同,而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手段,以使设备能够得到对应性维修的一种维修保养方式。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各行各业快速发展,企业设备向大型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全行业对设备的使用、维修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日本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消化掉”的方式,不断学习、引进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包括美国的生产维修制、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 ,又称设备维修工艺学,1970 年英国在设备工程的基础上创立,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是对管理、财务、工程技术和其他应用于有形资产的实际活动的综合)、中国的“鞍钢宪法”(1960 年毛泽东把“两参一改三结合”管理制度称为“鞍钢宪法”,其中“两参”是指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是指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是指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结合日本国情总结出了一种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全员生产维修制(TPM,Total Produ ctiv e Maintenance)。1969 年,日本电装公司首先采用全员生产维修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方法。1971 年,日本设备工程学会提倡在全日本推行全员生产维修制。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要在国有特大型企业试点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1985 年,上海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在引进全套日本先进设备的同时,又从日本引进了包括TPM 管理系统在内的全套管理系统(8000 万美元),其自备电厂一并引进了 TPM 管理系统。 “全员生产维修制”(TPM),中国习惯称“点检定修制”(the Regu lations of Spot Checking and Regu larly Repairing)。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点检定修简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