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脱硫技术 一、概况 根据控制SO2排放的工艺在煤炭燃烧过程中的位置,可将脱硫技术分为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脱硫三种。燃烧前脱硫主要是指选煤、煤气化、液化和水煤浆技术;燃烧中脱硫指的是低污染燃烧、型煤和流化床燃烧技术;燃烧后脱硫也即所谓的烟气脱硫技术。 表1-1 燃煤的主要脱硫技术 燃烧阶段 技术名称 脱硫效率 燃烧前 煤炭洗选技术 40%—60% 煤气化技术 85%以上 水煤浆技术 50% 燃烧中 型煤加工技术 50% 流化床燃烧技术 70% 烟气脱硫 湿法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95%以上 简易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70%—80% 海水烟气脱硫 60%—70% 烟气磷铵复肥法(PAFP) 50%—80% 碳酸钠、碳酸镁和氨做吸收剂工艺 60%—80% 半干法 喷雾干燥法(LSD) 70%—95% 干法 吸收剂喷射法 50%—70% 电子法 电子束辐照技术 50%—70% 其它 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 40%—70% 二、燃烧前及燃烧中脱硫技术介绍 1、煤炭洗选技术 选煤是除去或减少原煤中所含的硫分、灰分等杂质,并按不同用户对煤质的不同要求,实行对路供应。选煤技术分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法三种。 目前在我国广泛采用的是物理选煤方法,其中跳汰占59%、重介质选煤占23%、浮选占14%。物理选煤可除去原煤中60%的灰分和1/3—1/2的黄铁矿硫。各种燃煤设备使用品种质量和粒度符合工艺要求的选煤,可提高热效率和可靠性。 1995年,我国共有煤炭洗选能力 3.8亿吨,煤炭入洗量为 2.8亿吨,占全国煤炭生产量的22%,共除去硫分101万吨,相当少排放了 202万吨的二氧化硫。但中国选煤生产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发展缓慢,近几年煤炭入洗率一直在20%左右。 2 、煤气化技术 煤气化是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空气或氧和蒸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移动床、流化床或携带床)转化成气体。中国的煤气化用途主要分为工业和民用二大类,其中工业用途主要是生产化工合成原料气、燃料气。中国已成功地掌握了年产 8万吨合成氨的德士古炉设计、制造及运行技术;燃料气主要用于冶金、建材工业,采用的气化技术有固定床和二段空气气化炉。城市居民用气主要依赖于炼焦副产煤气和煤的气化来实现,我国引进鲁奇气化炉技术成功地完成了产气量 160万 m3/hr的依兰煤气工程和产气量 54万 m3/hr的兰州煤气工程。 3、水煤浆技术 水煤浆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以煤代油的新型燃料。它是把灰分很低而挥发分高的煤,研磨成微细煤粉,按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