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小结 重点再现 1 、平衡状态 关于平衡状态的定义、实现条件、以及平衡与均匀、平衡与稳定的概念区别已在相应章节中进行了详细叙述。平衡状态具有确定的状态参数,这是平衡状态的特点。平衡状态概念的提出,使整个系统可用一组统一的、并具有确定数值的状态参数来描述其状态,使热力分析大为简化,这也是工程热力学只研究系统平衡状态的原因所在。 2 、状态参数及其性质 状态参数是定量描述工质状态的状态量。其性质是状态参数的变化量只取决于给定的初、终状态,与变化过程的路径无关。如果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又返回初态,其所有状态参数的变化量为零。 在学过第二章之后,可与过程量—功量和热量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对状态量的理解。 3 、准平衡过程 准平衡过程将“平衡”与“过程”这一对矛盾统一了起来。 定义:由一系列连续的准平衡态组成的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又称准静态过程。 实现条件:(1 )推动过程进行的势差(压差、温差)无限小;(2 )驰豫时间短,即系统从不平衡到平衡的驰豫时间远小于过程进行所用的时间。这样系统在任意时刻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 特点:系统内外势差足够小,过程进行得足够慢,而热力系恢复平衡的速度很快,所以工程上的大多数过程都可以作为准平衡过程进行分析。 建立准平衡过程概念的好处:(1 ) 可以用确定的状态参数描述过程;(2 )可以在参数坐标图上用一条连续曲线表示过程。 4 、可逆过程 准平衡过程概念的提出只是为了描述系统的热力过程,但为了计算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量和热量,就必须引出可逆过程的概念。 定义:过程能沿原路径逆向进行,并且系统与外界同时返回原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 实现条件:在满足准平衡过程条件下,还要求过程中无任何耗散效应(通过摩擦、电阻、磁阻等使功变为热的效应) 建立可逆过程概念的好处:(1 ) 由于可逆过程系统内外的势差无限小,可以认为系统内部的压力、温度与外界近似相等,因此可以用系统内的参数代替复杂、未知的外界参数,从而简化问题,使实际过程的计算成为可能,即先把实际过程当作可逆过程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再用由实验得出的经验系数加以修正;(2 )由于可逆过程是没有任何能量损失的理想过程,因此,它给出了热力设备和装臵能量转换的理想极限,为实际过程的改善指明了方向。 上述概念的引出体现了热力学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是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希望深刻理解这些概念,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