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贫血的预防常宁市泉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07-02一.贫血的定义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值下限一种临床症状。贫血的诊断标准•1、WHO诊断贫血的Hb标准(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贫血的诊断标准•2、国内贫血的诊断标准(沿海和平原地区)Hb(g/L)RBC(χ1012/L)HCT•成年男性<120<4.5<0.42•成年女性<110<4.0<0.37•孕妇<100<3.5<0.32诊断贫血的几个注意点1、Hb与RBC的非均衡性(1)小细胞时:Hb↓↓RBC↓(2)大细胞时:Hb↓RBC↓↓以Hb为主要诊断依据Hb的携氧功能2.Hb/VOL(有效循环血量)与血容量关系:血液稀释→Hb↓(误诊)血液浓缩→Hb↑(贫血程度减轻)诊断贫血的几个注意点3.贫血不是疾病,而是症状,重要找病因!!!三.贫血的分类•临床上主要根据贫血的发病机制和病因进行分类,其它分类方法作为对发病机制和病因分类法提供线索。贫血的分类(一)按贫血发展速度:急性:如急性溶贫、白血病、急性再障慢性:如慢性病性贫血贫血的分类贫血的分类(二)据红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分类:MCV(fl)MCH(pg)MCHC(%)大细胞性贫血:>100>3232--35正细胞性贫血:80--10026--3232--3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6<32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80<2632--35(四)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障。贫血的发病机制和病因1.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贫血2.主要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贫)3.主要由于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1)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障碍①再生障碍性贫血(AA)、纯红再障(PRCA)②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③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2)造血微环境异常①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②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②:缺铁和铁利用障碍贫血的发病机制和病因贫血的发病机制和病因2.主要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贫)3.主要由于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四.贫血的病理生理基础(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缺氧。(二)机体代偿:1.心脏搏出量增加2.增加组织的灌注3.肺的代偿机能4.红细胞生成亢进贫血的病理生理基础5.波尔效应贫血时缺氧引起肌肉和其它组织无氧糖酵解,致乳酸产生堆积,因组织酸中毒,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减低,氧的释放增多,结果使组织供氧改善。6.氧解离曲线右移在缓慢发生的贫血、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合成增加,2、3-DPG有与脱氧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减低,促进HbO2解离曲线右移,使组织在氧分压降低的情况下能摄取更多的氧。五.临床表现各组织器官缺氧的表现及原发病表现!•缺铁贫:缺氧+缺铁表现•巨幼贫:缺氧+缺叶酸、维生素表现•再障:全血细胞减少症状•溶贫:贫血+黄疸临床表现•贫血症状的有无及轻重,与下述因素有关1.原发病的性质2.贫血的程度临床表现3.贫血的速度急:20%血容量Hb<80-90g/l,明显症状慢:50%血容量Hb<30-40g/l,亦可较轻4.机体代偿力及适应力(年龄,心脑疾病基础、职业)5.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六.诊断•(一)详细的病史询问1.时间:病程,急与慢2.原因与诱因:职业、营养、环境、月经、婚育、慢性病,代学毒物及放射线接触等。3.伴发症状:便血、酱油色尿4.家族史•(二)全面正确的体检1.皮肤、粘膜、舌乳头、指甲2.肝、脾、淋巴结3.肛门指检、妇检4.神经反应(脊髓后侧索变性-VitB12↓)诊断•(三)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MCV、MCHC2.血涂片:细胞形态、数量、疟原虫、中心淡染区、RBC碎片3.网织红计数•(四)BM检查1.异常C,寄生虫、脂肪滴2.增生度:增生性贫血:失血、溶血、IDA增生不良性贫血:AA•(五)病因检查血液系统疾病,消化道、妇科,肾脏疾病,其它慢性病等七.治疗(一)消除病因:为首要原则,在此基础上做好对症,支持治疗。(二)药物治疗:查明病因——药物治疗。1、铁剂:速力菲(注意体内铁负荷)2、叶酸、VitB12:巨幼贫3、VitB6:铁粒幼贫4、皮质激素:AIHA5、雄激素:AA6、EPO:肾性贫血治疗•(三)输血:注意输血反应及并发症治疗•(四)脾切:破坏场所遗传球,AIHA总结•贫血只是一种临床症状,重要的是明确病因•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对症支持治疗,补充造血原料,必要时可成份输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