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专线应用场景组网图一、互联网专线业务场景:客需求为互联网专线,需求带宽适应2M~100M.方式一:PON接入(FTTO)该方式一台OLT可承载多个专线,ONU安装在用户侧。适用接入带宽不高(不超过100M)或重要行不很强,不需要做双路由保护的集团或小集团,且在OLT能覆盖的范围,可监控较易判断故障点。方式二:SDHMSTP接入(点到点)A.将SDH设备安装在用户侧该方式通过调度传输MSTP电路承载,SDH安装在用户侧,这样可做双路由保护,且能实现远端监控,故障较易判断分析,适用大带宽或重要集团客户。B.远端采用光收接入较A故障点增多且此方式不能做双路由保护,投资较A少,接入光缆不能监控,不到现场无法远程判断故障点,适用不需保护的专线接入。方式三SDHMSTP接入(点到多点)该方式与方式二的区别在于MSTP配置方式不同,同时可节省城域网节点设备端口资源、节点传输设备端口资源。远端接入根据SDH单板资源情况、用户重要行可用3中方式接入。A集团方式采用GE直连,可提供链路带宽,减少故障环节,单SDHGE光口资源很少,传输单板投资高,适用于大带宽专线。B集团方式将SDH安装在用户侧,可实现双路由保护,投资高,适用于大带宽专线。C集团方式投资较省,较AB的稳定性差些,投资较少,适用于各类互联网专线,但不能对光收进行监控,接入端故障时被动发现,且不到现场不能判断是否为光缆故障,增加故障处理历时。方式四:MSAP+SDH+E1接入(点到多点)该方式适用于颗粒较小(16M以内用8E1协转)的互联网专线,若远端设备采用同厂家可网管设备,可实现远程网管,当光缆或设备故障或停电时能及时发现故障,便于故障的判断和分析。远端接入有2中方式:A在基站侧采用光协转接入,减少1个故障环节。B在基站侧采用协转+光收,较A故障环节多了。方式五:SDH+协转+光收接入(点到点)该方式适用于普通集团客户,属于最老式的方式,接入设备不能监控,出现故障被动受理,需现场排查故障点,故障处理历时较长。方式六:PTN接入(点到点)该方式实施时要考虑PTN及用设备资源情况。A.远端光缆直连用户设备该方式适用于大集团客户,用户的设备具备百兆光口或千兆光口,故障环节单一,故障较易判断处理,且光缆故障可远程监控。但需根据PTN和用户接入设备情况确认,部分PTN设备可能只具备百兆光口,而用户设备目前多数为千兆光口。适用于重要客户。B.PTN+光收接入该方式较A故障环节增多,远端设备不可监控,且光缆故障需现场判定,故障处理历时较长,适用于普通客户。方式七:裸纤(光收)接入该方式适用于用户在城域网节点站附近,光缆距离在5KM以内的,有2中接入方式A采用光收接入,不能监控光收设备,光缆故障需现场确认,故障判断历时较长。B采用光口直连,需考虑用户光口资源情况,可通过对9306设备端口监控实现监控二、数据专线(租用电路)1.专网(点到多点)业务类型场景: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信号监测、内部专网(党政网、银行专网)等方式一:MSAP+SDH+协转接入(点到多点)该方式MSAP设备汇聚接入,远端个点均采用协转或光收接入,若都用同一家产品可实现远端设备的监控,较好实现故障快速定位分析。适用于业务量大,业务具有集中性。如银行等方式二:SDH+协转接入(点到点转点到多点)该方式为将客户各网点业务汇聚到移动机房后再送到客户信息中心,较方式一环节多,设备不可网管,故障的不能快速定位分析,需现场排查,但该方式投资较低。方式三:SDH+MSTP/SDH+协转接入该方式将传输设备安装到用户业务汇聚机房,可实现双路由接入,远端可采用MSTP+光收方式,也可采用协转+光收方式,还可直接将设备安装到远端用户侧。适用于业务需求为点到多点,但每个点带宽不一样,或个别点位大颗粒带的集团客户。如部分行政专网等。2.专网点到点方式一:SDHMSTP该方式采用MSTP电路,与互联网接入的方式二一样,适用于各类点到点专网需求客户,若实现双路由或远端设备可监控,可将传输设备(SDH/PTN)安装到用户侧或采用全光(与用户设备光口对接)接入。方式二:SDH+协转+光收接入(点到点)该方式为老式组网,投资较低,设备不可监控,故障的不能快速定位分析,需现场排查。适用于一般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