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概述 一、红外光谱测定的优点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红外光谱仪问世,揭开了有机物结构鉴定的新篇章。到了 50 年代末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红外光谱数据,到 70 年代中期 ,红外光谱法成为了有机结构鉴定的重要方法。红外光谱测定的优点: 1、任何气态、液态、固态样品都可以进行红外光谱的测定,这是核磁、质谱、紫外等仪器所不及的。 2、每种化合物均有红外吸收,又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 3、常规红外光谱仪价格低廉,易于购置。 4、样品用量小。 二、红外波段的划分 ζ=104/λ (λ nm ζcm-1) 红外波段范围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远红外、中红外、近红外 波段 波长 nm 波数 cm-1 近红外 0.75~2.5 13300~4000 中红外 2.5~15.4 4000~650 远红外 15.4~830 650~12 三、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图多以波长λ (nm)或波数ζ(cm-1)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多以透光率T%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此时图谱中的吸收“峰”,其实是向下的“谷”。一般吸收峰的强弱均以很强(ε 大于 200)、强(ε 在75-200)、中(ε 在 25-75)、弱(ε 在 5-25)、很弱(ε 小于 5),这里的ε 为表观摩尔吸收系数 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强度可以用吸光度(A)或透过率T%表示。峰的强度遵守朗伯-比耳定律。吸光度与透过率关系为 A=lg( ) 所以在红外光谱中“谷”越深(T%小),吸光度越大,吸收强度越强。 T1 2 第二节 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一、分子的振动与红外吸收 任何物质的分子都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联结起来而组成的。分子中的原子与化学键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它们的运动,除了原子外层价电子跃迁以外,还有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和分子本身的转动。这些运动形式都可能吸收外界能量而引起能级的跃迁,每一个振动能级常包含有很多转动分能级,因此在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的发生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无法测得纯振动光谱,故通常所测得的光谱实际上是振动-转动光谱,简称振转光谱。 1、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分子的振动运动可近似地看成一些用弹簧连接着的小球的运动。以双原子分子为例,若把两原子间的化学键看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弹簧,长度为 r(键长),两个原子分子量为 m1、m2。如果把两个原子看成两个小球,则它们之间的伸缩振动可以近似的看成沿轴线方向的简谐振动,如图3—2。因此可以把双原子分子称为谐振子。这个体系的振动频率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