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红酒的销售渠道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产红酒在井喷的市场中找到了商机,开创了与传统白酒分庭抗礼的健康酒水新时代。八大葡萄酒原产地域孕育出了驰骋东西南北的长城、张裕第一集团军。 九十年代末,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买店、包场,在第一集团军的推波助澜下,横扫整个国产红酒市场。几乎所有的红酒品牌都在声嘶力竭的“渠道为王,终端制胜”的喊杀声中,抓对厮杀,人仰马翻,本就处于弱势的国产红酒业在快速拉动的市场中扭曲地早熟起来。截然相反的是,其时红酒消费群体却是晚熟懵懂。 时过境迁,当进口葡萄酒不声不响地抢占沿海半壁江山时,国产红酒仍然沉迷于传统的买赠促销、抢占堆头、买场包场。与此同时,一些傍名牌仿大牌的国产红酒杂牌军也充斥市场,以相似或雷同酒标混淆视听,侵占混乱的红酒市场。 从幼稚的成长期到拔苗助长的成熟期,国产红酒的杯羹中本就不浓醇的酒体,已然在各种炒作的所谓年份、庄园、精品、珍酿的水分稀释中难觅纯正的宝石红与单宁骨架。 不真实的年份,不真实的品种,不真实的品质,不真实的价格,都在真实地伤害国产红酒与消费者本身。 看似荒诞不经的是,国产红酒除第一集团军外,大多数厂家在日益高涨的渠道进驻费用窝里斗中不断摊薄利润,举步维艰甚或亏损经营。而曾经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进口葡萄酒,却在经历困惑裹足不前后迷途知返,纷纷向中国消费者推介来自“新世界”葡萄酒产地性价比高的葡萄酒,中低价位产品大举进驻中国。在北京、上海、厦门、杭州、广州、深圳,不经意的几年间,进口葡萄酒安营扎寨设办直营直销,绕开传统渠道,展开了以专卖店、体验店为主的新型销售渠道建设。 单就专卖店来说,中国消费者并不陌生,通过连锁经营零售批发展示品牌形象,与进口葡萄酒强调个性、体验、时尚的理念不谋而合。然而,我们关注到进口葡萄酒正在用创新的营销方式不断延展专卖店的内涵,丰富推介主题。 一杯杯晶莹醇厚的红酒,一个个血色残阳般的战场。国产红酒在一路高歌之后,却突然被打着各色旗号的进口葡萄酒拦腰砍截,断了通途! 当务之急,国产红酒应该向“洋鬼子”学点什么了… … 从卖场终端到酒庄酒屋 在传统渠道,进口葡萄酒开展了以酒坊为主的专柜形象建设计划,通过国内经销商买断专柜经营或者进口葡萄酒驻地机构直营的形式,与国产红酒大卖场单一陈列、比拼堆头的单一促销形式形成区隔。 在终端自营店,进口葡萄酒不再死守专卖概念,而是将专卖店的细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