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练习太极拳的顺序与经历(习太极拳者必读) 著者:陈炎林 整理:青山 石恒 当今学习太极拳的人,开始即由十三拳式(即太极拳,俗谓盘架子,或曰长拳)入手,往往练习3 、4 个月,就说已得门径。岂不知,前辈入门初步都先练马步站桩、川步站桩等,作为基本功夫,练习很长时间,然后才开始练习十三势拳式,而且练习要从一势一式开始,经数月苦修苦练,直到各势各式完全纯熟,并能应用后,才将单个动作合起来为全套太极拳。其间常有练了数年,一套拳势还未完整练成的,更不用说推手、大捋、刀、剑、杆子、散手等等,均非短时间能修成的功夫。 就杨派太极拳的架子而言,常人只知一套(一种),而不知(一种)中,还有高平低三种。初习时为高架子,次习平架子(又称四平架,即眼平、手平、脚平、裆平),后习低架子。而三种架子之中,又分大中小三种:大架子求姿势开展,合于养生,为昔日杨澄甫所授。中架子求各势动作,合乎中庸之道,使内劲不致过头,并且绵绵不断,始终如一,为杨健侯所授。小架子求各势紧凑,动作灵敏而迅速,为杨少侯所授。这三种之中,以小架子为最难,每一势都发寸劲,所以进退步子很小,手与腰尤须一致。 学上述三种架子,费时甚久,决非一年半载所能成就。初学之时,每日只能学习一手或二手,不可过多。多则姿势既不能准确,也易入于油滑之途,有失太极拳的真义。除戒求速成外,也忌用力。所谓不速求速伤气,无力努力伤血,若气血两伤则危矣!练非其法,就是每天练(盘)全套架子数遍,也无效可言。反言之,如练习得法,虽一势一式,也能得其益处。 练时必须舌抵上腭,唇齿相合,以鼻呼吸,身体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头正悬尾,尾闾收住,上下一致。落步分虚实,处处求圆满,周身轻灵,眼神视手之前方,呼吸自然,上下左右相系,阴阳刚柔分清,澄心敛神,无思无虑,而沉气松力,亦须顾及。因为气沉则呼吸调和,力松则拙力消除。每势每式求其外形势顺,内部舒适,毫不强梗,如此自能胸膈开展,血气调和,对于身心有莫大功益。否则,气隔胸膈,浮而不定,不仅得不到益处,反而由此引出疾病。所以,一套太极拳架子,不论练习者的智慧如何,至少都要学习半年。半年以后,更须教师数次详细更正,这也非一年不可。每次练拳势(盘架子)至少须有三遍。 2 因为第一遍练习无非舒展筋骨而已,在两遍以上,才能增进功夫(养生者可不拘泥遍数,每次半套亦可)。 练习太极拳的的场所,应当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初练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