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区位 : 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 , 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 )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主体 :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 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 、 文化活动 、 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区位条件: 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 : 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 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 通达性: 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计算 4 、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 。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 , 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征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 , 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 , 像农业生产活动 , 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 , 土地的自然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同时经济地理位置也会对农业土地利用产生影响 。 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 , 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 、试述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讲极其重要 , 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 。 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 、 运费大小 、 可替代性 、 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 , 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材料 。 原料配合比例及其自身价格的差异 , 使得不同区位获得它的成本不同。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如港口等 ) ,对原材料型企业而言,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 , 远距离获取原材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 。 现代经济活动中 ,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视野 。 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近原材料地的区位来被动布局经济活动,而且开始出现以重新组织原材料地的方式来实现现代生产的即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 6 、试述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能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 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一区位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 大量消耗能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