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球囊导管经动脉逆行至病变的冠状动脉,将液压球囊加压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使血管的内腔扩大,心肌血供增加,缓解冠状动脉缺血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随着该项技术的成熟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不仅可以治疗心绞痛的病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的PTCA 可以大大的降低病死率。且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一 PTCA 的作用机制 虽然 PTCA 已经广泛应用与临床,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定论。目前认为,球囊扩张导致粥样硬化斑块撕裂,使血管中层及外膜被球囊扩张,伸展,使狭窄的动脉官腔扩大,PTCA 术后,内皮细胞再生及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使撕裂的斑块及内膜修复,官腔变为光滑。 二 PTCA 的导管系统 PTCA 导管系统由引导导管,导引钢丝和球囊导管三部分组成。PTCA 术者必须全面了解导管的进展和熟悉各种器械的构造,性能和操作技巧,善于根据不同的血管解剖和病变特征来选择最佳器械是一个成功者的诀窍。 (一)引导导管 形状类似诊断性造影导管,两者的区别在于引导导管官腔大,具有较高的硬度良好的旋转控制能力和记忆功能,以保持预制的形状。股动脉引导导管长 100厘米,外径8F 最常用,高流量的7F 大腔引导导管也在临床应用。近年来普遍软头,尖端有标记的引导导管,大大的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减少导管尖端损伤冠状动脉口的危险。 理想的引导导管需能提供足够的后座支撑力。从而有組于导丝和球囊通过高度狭窄或复杂的病变区;提供清晰的显影效果,有利于结果的判定。引导导管的选择需根据主动脉根部的宽度,冠状动脉开口的位置,近端中走行和冠状动脉病变处的解剖特点等因素决定。选择适当的引导导管是PTCA 成功的选决条件之一。而使引导导管与冠状动脉口及血管近端保持同轴位置,在球囊导管通过严重狭窄或远端病变时,提供良好的后坐力而不阻断血流使压力衰减。左冠状动脉的PTCA 可以选择 JUDKINS 型引导导管,回旋支的PTCA,选择 amplatz,L 型导管常较 Judkins 导管跟能保持同轴关系而提供足够的后坐力。由于冠状动脉从升主动脉发出后赱行方向有很大的生理变异,往往造成引导导管的后坐支持力不良,而导致手术失败。当右冠状动脉的近端走向与升主动脉垂直时,选用Judkins 型;如右冠状动脉从升主动脉发出后先向上然后以锐角拐向下走形,则可以用Amplatz 型;若右冠状动脉从主动脉发出后向下走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