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整理》——耕者有其田 2014.11.26 于武汉 《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 (一). 地下室建筑材料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 高层≥C30,多层≥C25;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大,易产生裂缝;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外墙的抗渗等级应由最大水头与墙厚之比确定,但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低于 0.6MPa。 (二). 保护层厚度及垫层: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对防水混凝土结构规定,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但实际操作有困难之处。一方面外墙截面有效厚度损失较大,另一方面外墙一般较厚,且拆模早,养护困难。施工单位为了避免开裂,在 50mm 厚保护层内附加Φ 8@200 构造筋,与外墙受力筋间距很小,垂直浇捣混凝土困难。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外墙外侧环境类别为“二 b”,内侧“二 a”,据此,外侧保护层厚度 25mm,内侧 20mm。也是强制性条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执行。全国技术措施人防工程分册里也明确指出,当有外包柔性防水层时,迎水面保护层厚度可以取 30,与混凝土规范规定的值近似。只有当无外防水时,才规定要取 50。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C15,厚度≥100mm,在软弱土层中≥150mm。工程实践表明如果结构厚度或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规范限值常常是引起渗漏水现象的常见原因。 (三).墙厚: 多高层≥250mm。地下室侧壁厚度取值主要取决于地下室深度。多高层≥250mm。地下室侧壁厚度取值主要取决于地下室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承受水压的最大水头 H 与相应壁厚 t 的比值,H/t 的比值一般宜控制在 25 以内以取得较好的防水效果。普通地下室的侧壁厚度:一层地下室可取 250—400mm;二层可取400—500mm;三层可取 500—600mm。 (四). 力与配筋设计要点: 1. 在实际工程中,地下室外墙的配筋主要由垂直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包括室外地面活荷载产生的侧压力、地基土的侧压力、地下水压力等)控制,近似按受弯构件设计。地下室外墙在垂直于墙平面的地基土侧压力作用下,通常不会发生整体侧移,土压力类似于静止土压力,工程上一般取静止土压力系数 Ka=0.5 来进行计算。当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时,静止土压力系数可以乘以折减系数 0.66 而取 0.33。 2. 地下室外墙按支承条件可能是单向板,也可能是双向板,在实际工程中要对这些板块逐一进行计算是相当麻烦的,一般情况下也没必要这么做。工程中常用做法是,视地下室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