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明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略考VIP免费

明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略考_第1页
1/8
明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略考_第2页
2/8
明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略考_第3页
3/8
明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略考摘要: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钟山营建的孝陵,在形制上作了重大改革,成了我国古代陵墓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朱棣以后诸帝更将陵墓集中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麓,形成了气势磅礴、举世罕见的帝陵组群,形成了世界建筑史上极为独特而壮丽的一页。本文本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钟爱,旨在通过研究明帝陵的建筑特点、与唐宋帝陵的异同及对其对中国陵墓建筑的贡献,解开明帝陵建筑艺术的神秘面纱。关键词:明帝陵; 唐宋陵墓; 异同点 ; 贡献作用公园 1368 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后,建立明朝,定都南京,至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朱元璋称帝后第二年,下诏在江苏泗州为其祖父修建“祖陵”,在安徽凤阳为其父母修建“皇陵”。自太祖朱元璋至思宗崇祯亡共历16 帝。其中第二代皇帝朱允炆在与成祖朱棣争夺皇位的内战中下落不明,第七个皇帝代宗朱祁珏由于前代皇帝英宗朱祁镇复辟,死后以王礼葬于北京西郊金山,后虽复帝号并经扩建,规模小于其他陵。其他各帝共建陵园14 座。1、明代陵墓建筑的特点(1) 明帝陵迷信风水之说,重视陵址选择。孝陵曾两迁寺院,十三陵也经数处选址后选定。陵区选择在背山面水,诸山环绕,溪水夹绕的地区。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背依群峰,面对平原,泉壑幽深,林木葱郁。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南麓,东、西、北三面群峰耸立,南面温榆河蜿蜒流过,山清水秀、景色壮丽。十三陵以长岭为主左右排列,形成相对集中的陵区,成为明代陵寝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2) 明代陵墓形制大致相同,规模大小有别。朱元璋的孝陵和朱棣的长陵规模较大。凡是皇帝生前亲自督理修造的陵,都比较高大、讲究; 死后由子孙修筑的,规模较小,也比较草率。思宗朱由检自缢后,葬于田贵妃墓中,是明代帝陵中规模最小的。(3) 明陵建筑防卫森严。明代各陵园附近均设有神宫监,掌管祭祀等事务。各陵还设卫,已驻军保卫陵寝。今南京中山门外有孝陵卫镇,北京昌平城内有长陵卫、献陵卫、景陵卫等胡同。据沈国元的《两朝从信录》载,嘉靖二十九年(1550) 在昌平州“以四千人立永安营,三千人立巩华营,无事在州教场操练,有警赴各隘口把截”,可见当时陵寝的防卫相当森严。(4) 明代各陵具有较明显的类别特征。明皇陵和祖陵在参照宋代陵寝制度上而略有变革,属于初始型; 孝陵和长陵继承前两代陵寝制度而鼎力更新,创立了明代特有的规制,并成为后世各帝陵的基本范型,属于创制型; 此后的献陵、景陵、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明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略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