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 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5.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7.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脊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8、自连式:脑颅与颌弓连接方式之一,腭方软骨(或上颌骨)直接与脑颅连接,而舌弓和脑颅脱离,不再有悬颌的作用,这种连接方式称作自连式,也叫自接型。 肺鱼类和所有陆栖脊椎动物如此。9、舌连式:脑颅与颌弓连接方式之一。大多数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通过舌颌(软)骨把颌弓悬系在脑颅上的连接方式称舌连式,也叫舌接型。10、双连式:脑颅与颌弓连接方式之一。颌弓除通过舌颌(软)骨与脑颅连接外,还直接同脑颅相关节的连接方式叫作双连式,也称双接型。部分软骨鱼类属此型。2.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通常具有1 条或几条穿过侧线管的鳞片称为侧线鳞。11. 鳍:分布于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是维持维持身体平衡和运动的主要器官,由内骨骼的支鳍骨和露在身体外面的鳍条组成。分为奇鳍和偶鳍。12. 奇鳍与偶鳍:奇鳍着生在身体的中线上,自头部经背部绕过尾部以至肛门为止的连续皮褶,包括背鳍、尾鳍、臀鳍;偶鳍着生在身体的两侧,自头部以后起沿腹部两侧至肛门,包括胸鳍、腹鳍。13、卵生: 动物以成熟的卵细胞或受精卵的形式排出体外进行发育,其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均来自卵黄,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卵生。14、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输卵管或子宫内发育,胚胎发育所需要营养物质仍来自卵黄,母体只对胚胎提供保护和适宜的发育场所,最后发育成幼体才产出体外的生殖方式称卵胎生。15、假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