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主讲人:胎盘早剥是病情危急的妊娠晚期出血原因之一,病情严重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胎盘早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胎盘早剥的定义:胎盘早剥是指孕妇在怀孕20周以后或在分娩时,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出生前,有一部分或者全部自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如果处理不及时,可以对母儿造成生命的威胁。二、胎盘早剥病因①与孕妇自身的血管病变有关。据临床资料,发现孕妇患有重度妊高征、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脏疾病,尤其患有全身血管病变者易发生胎盘早剥。因为患这些疾病的孕妇子宫胎盘间的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到子宫胎盘之间形成血肿,从而使胎盘自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病因②有的孕妇由于受到意外的创伤,尤其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或者胎位不正在行外倒转术纠正胎位时;或者胎儿脐带过短;或胎儿脐带缠绕在胎儿颈部、肢体等,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的下降,均可由于过分牵拉,致使胎盘早剥。胎盘早剥病因•③多胎妊娠尤其是双胎妊娠在分娩时,由于第一个胎儿娩出过快或羊水过多在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使宫腔内压骤然下降,子宫突然收缩,也可以使胎盘自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病因•④孕妇在孕晚期或临产后,由于长时期取仰卧位,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子宫静脉瘀血,静脉压升高,同时也可以使子宫胎盘血管床瘀血或破裂,使部分或全部胎盘早剥。三、胎盘早剥的分级胎盘早剥的病理为胎盘后出血,进而出现床症状,随着剥离面增大,病情逐级加重,及胎儿及孕妇生命。在临床上推荐使用胎盘早剥分级标准作为对病情的判断与评估。见表1四、胎盘早剥诊断1.高危因素: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包括产妇有血管病变、机械因素、子宫静脉压升高、高龄多产、外伤及接受辅助生育技术助孕等。2.早期表现:常常是胎心率首先发生变化,宫缩后子宫弛缓欠佳。触诊时子宫张力增大,宫底增高,严重时子宫呈板状,压痛明显,胎位触及不清;胎心率改变或消失,胎盘早剥Ⅲ级患者病情凶险,可迅速发生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损害。胎盘早剥诊断3.临床表现:胎盘早剥的典型症状是阴道出血、腹痛、子宫收缩和子宫压痛。出血特征为陈旧性不凝血。绝大多数发生在孕34周以后。往往是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与阴道出血量不相符。后壁胎盘的隐性剥离多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子宫压痛可不明显。部分胎盘早剥伴有宫缩,但宫缩频率高、幅度低,间歇期也不能完全放松。鉴别诊断•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及宫颈病变出血五、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不是诊断胎盘早剥的敏感手段,准确率在25%左右。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也不能排除胎盘早剥,但可用于前置胎盘的鉴别诊断及保守治疗的病情监测。五、辅助检查2.胎心监护:胎心监护用于判断胎儿的宫内状况,胎盘早剥时可出现胎心监护的基线变异消失、变异减速、晚期减速、正弦波形及胎心率缓慢等。五、辅助检查3.实验室检查:主要监测产妇的贫血程度、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和纤溶系统确诊试验,以便及时发现DIC。六、治疗胎盘早剥的治疗应根据孕周、早剥的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宫口开大情况、胎儿宫内状况等决定。四、治疗1.纠正休克:监测产妇生命体征,积极输血、补液维持血液循环系统的稳定,有DIC表现者要尽早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使血红蛋白维持在100g/L,血细胞比容>30%,尿量>30ml/h。保证病人各主要器官的血供,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六、治疗2.监测胎儿宫内情况:持续监测胎心以判断胎儿的宫内情况。对于有外伤史的产妇,疑有胎盘早剥时,应至少行4h的胎心监护,以早期发现胎盘早剥。六、治疗3.终止妊娠:应根据病人孕产次数,胎盘剥离的严重程度,胎儿宫内的状况以及宫颈成熟和宫颈口大小等情况而定。(1)阴道分娩:①如胎儿已死亡,在评价产妇生命体征前提下首选阴道分娩。严重的胎盘早剥常致胎儿死亡,且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抢救产妇是治疗的重点。应尽快实施人工破膜减压及促进产程进展,减少出血。缩宫素的使用要慎重,以防子宫破裂。如伴有其他异常,如胎横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