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 (第 6、7 版)第 13 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 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 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 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1.总供给模型(1)长期总供给模型在长期,价格具有弹性,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总需求的移动影响物价水平,经济的产出始终保持在其自然率水平上,如图13-1 所示。图 13-1 长期的总供给曲线(2)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都认为市场的某种不完善性使经济的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结果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不是垂直的,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引起产出水平暂时背离其自然率。得出了相同的短期总供给方程式:,0eYYPP其中, Y 为产出, Y 为自然产出,P 为物价水平,eP 为预期的物价水平,参数表示产出对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1/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这个方程式说明,当物价水平背离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①黏性工资模型在黏性工资模型中,在短期内假设劳动市场失灵,名义工资具有黏性,不能随劳动的供求状况立即调整。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上涨不会立即影响名义工资,则实际工资(/WP )下降, 更低的实际工资使企业雇佣更多劳动力,从而导致产出增加。如图 13-2 所示, 图( a)表示劳动需求曲线。由于名义工资W 是黏住不变的,当物价水平从1P 上升到2P 时,实际工资从(1WP/)下降到(2/WP ),较低的实际工资使劳动需求量从1L 上升到2L 。图( b)表示生产函数,当劳动量从1L 上升到2L 时,产出从1Y 增加到2Y 。图( c)中的总供给曲线概括了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的这种关系,物价水平从1P 上升到2P ,产出则从1Y 增加到2Y 。图 13-2 黏性工资模型②不完全信息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假设在价格上存在不完全信息,厂商混淆了价格水平的变动和相对价格的变动。 如果生产者观察到自己生产的产品的名义价格上升了,即使这纯粹是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他们也会认为他们的产品对其他产品的相对价格提高,结果增加产量。模型假设: ①市场出清: 所有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