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 (2016 年版)一、甲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甲型病毒性肝炎。(二)诊断依据。根据《传染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第 8 版,李兰娟、任红主编) 。 1.多见于儿童, 6 周内可能有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染水等危险因素暴露史。 2.急性起病,出现畏寒、发热、乏力和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等胃肠道症状(也可无自觉症状) ,尿色加深(或不加深) 。3. 血清 ALT 显着升高,胆红素正常或 >17.1μ mol/L ,并具备下列任何1 项均可确诊为甲型肝炎:抗HAV IgM 阳性;抗 HAVIgG急性期阴性,恢复期阳性;粪便中检出 HAV颗粒、 HAV Ag或 HAV RNA。(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传染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第 8 版,李兰娟、任红主编) 。1. 消化道传染病隔离治疗。2. 一般治疗: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清淡饮食,对症治疗。3. 应用保肝降酶退黄疸药物,口服或静脉输注。4. 对病情进展者需要加强凝血酶原活动度的监测,肝功能衰竭者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四)标准住院日为10-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甲型病毒性肝炎。 2.既往无肝病史,目前出现急性肝功能受损表现:ALT 显着异常,伴或不伴胆红素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急性肝炎病变。血清抗HAV IgM 阳性。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胸部 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4)抗 HAV、抗 HAV IgM/IgG 、乙肝二对半、抗HCV、抗 HEV IgM 及抗 EBV、抗CMV。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自身抗体、腹部增强CT或 MRI等。(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甲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可完全康复。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情况评估肝损伤严重程度,急性期嘱患者清淡饮食,加强卧床休息。 2.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可以选择甘草酸制剂、多稀磷脂酰类、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环醇等。 3.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等。 4.中医中药。(八)出院标准。 1.症状:肝炎症状明显好转。 2.体征:急性肝炎体征明显好转。 3.检验 / 检查:肝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或不正常但不影响出院。(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