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建设领域招投标现状调查 姓名:黄静 学号:202412071116 班级:造价 3 班随着城乡建设的蓬勃进展,建筑市场秩序逐步法律规范,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越来越重视,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正逐步向法律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进展。但是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招投标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等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一、 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 1、滥用职权人为干预。有的地方或部门为了本地、本部门的利益或个人的私利,以种种方式设置障碍,排除或限制外地企业、非本系统企业参加投标;一些有着特别权力的部门,凭借其职权,或是向建设单位"推举"承包队伍,或是向总包企业"推举"分包队伍。目前这种现象尽管较以往有明显减少,但个别领导干部对工程承发包或明或暗地指定承包队伍的现象仍然存在,只是方式方法更加隐蔽,为了不留下证据,一般是当面交代或暗示;或是让亲属子女、身边的工作人员做掩护,利用领导干部的职权或影响,牵线搭桥,为投标单位暗中做工作。 2、建设单位借口规避。一是一些建设单位或部门,为了自身利益,想方设法找借口规避招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直接找建筑公司进行议标发包。二是通过肢解工程规避招标,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化整为零或分阶段实施,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以达到直接发包躲避招投标的目的。三是隐瞒工程量,骗取议标报批,或是只对项目的部分工程如主体工程进行招标,配套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 3、明招暗定结盟陪标。建设单位在招标前,与投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私下接触,相互勾结,先从中选定中标企业,然后内定的所谓中标企业,再利用围标、串标的方式,串通其他几家或更多家企业相互约定,组成临时联盟,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最终达到结盟企业中标的目的,事后再进行利益分配。还有的是施工企业把所有参加编制工程标底、审核标底、组织招标、评委等对象作"工作"目标,从而串通建设单位与上述相关人员共同作弊,实施暗箱操作,最终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 4、假借资质参加竞争。一些施工企业在资质问题上大做手脚,有的出钱购买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有的盗用或借用他人证件参加投标。有些建设单位在选择投标单位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标书编制的好坏代替施工企业的形象。为此,一些施工企业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人员编制标书,从表面看,标书确实编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