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行业分析 一、进出口贸易的含义 进出口贸易,亦称是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有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二、进出口贸易的行业基本特点 进出口贸易属于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进出口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进出口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的国家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3、进出口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进出口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4、由于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的不同,进出口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要涉及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叫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 三、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和供给的分析 (一)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之前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较弱, 以资源配置功能为主。2003年至2011 年期间, 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逐步增强, 但资源配置功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04 年以后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大幅度增强, 资源配置逐步成为次要功能, 出口作为重要需求因素, 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之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中国制造”出口主要目的地欧美市场需求骤减。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外贸逐步扭转了持续下滑的颓势,并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的额发展。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占进出口贸易的份额约 8.8%,到 2010年这一数字已超过 10%。贸易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由2002年的 16.7%提高到 2012年的 28.9%。 出口在总需求中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消费等国内需求拉动的, 出口作为需求因素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很弱。2003 年以后, 随着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 出口在总需求中的比重从2003年的 7%大幅度提高到 2010 年的 24. 2% , 投资在总需求中的比重也从 2003 年的 27. 92% 大幅度提高到 2010 年的 39. 06% , 消费占总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