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廉洁进我家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故事屋廉耻事大,死生事小——《宋史》牛玉儒:燃烧自己照亮大家一个富于激情的干部,他的所作所为,既能带动人,还能感动更多的人。一个好干部,就像一根蜡烛,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照亮大家。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牛玉儒,在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493天是这样的,以前在别的岗位上也是这样的。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他的逝世,成为了呼和浩特市的倾城之痛。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宋·欧阳修子罕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理解。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灭官烛看家书”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状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2016年的7月29日,距离这位老人的逝世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三十年前,他临终的时候问身边的人:“30年后,人们还会记得我们吗?”他曾以一己之力给予世界1/5人口不受核威胁的未来和现在,缔造了共和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外部环境。他作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一共获得国家特别奖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他在工作中受严重核辐射,直肠癌晚期遭受巨大痛苦都不曾疗养一天。他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他是一个纯粹的爱国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西汉末年,颍[Yng]ǐ阳(今河南省许昌附近)有个人名叫王霸。刘秀起兵反王莽路过颍阳时,王霸带领一帮朋友去拜见刘秀,请求入伍,刘秀表示欢迎。王霸入伍后忠心耿耿,多次打胜仗;特别是在昆阳(今河南叶县)大破王莽的战役中立了大功,因而受到刘秀的信任。刘秀的部队渡过黄河,在河北省邯郸一带镇压王郎等各路农民起义军时,军事行动遭到了很大挫折。面对逆境,当初和王霸一块儿入伍的朋友们,现在都偷偷地溜走了,只有王霸继续战斗在刘秀的队伍中。经过这次考验,刘秀对王霸更加信任了,他动情地说:“在颍阳投奔我的人现在大都走了,只剩下你一人留下为我出力,真是疾风知劲草啊!”刘秀登基做皇帝后,封王霸为偏将军,后又任上谷(今河北省中西部)太守。王霸在上谷二十多年,始终是光武帝刘秀的心腹将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唐代初期,唐太宗身边有位谏议大夫,名叫魏征。唐太宗经常把魏征请到后宫,向他请教。一天,唐太宗问:“做皇帝的有什么优点才能称得上贤明?由于什么样的过失才变得糊涂?”魏征回答说:“贤明的皇帝,能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有些皇帝只爱听个别人片面的意见,当然就变得很糊涂了。”魏征接着举例:古代的尧帝和舜帝是大家公认的贤明帝王,他们善于听取多方的惫见,特别善于采纳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能够克服无数困难,使犬下太平;而秦二世、梁武帝和隋场帝正相反,他们重用奸臣.喜欢阿谀奉承,疏远贤能,拒绝逆耳忠言.结果落得悲惨的下场。因为有贤明的魏征时常劝谏唐太宗.且太宗也能虚心听取意见,广泛采纳众人的合理建议,国家很快呈现繁荣局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1)孔繁森:无私奉献精神永存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