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连续电镀技术教材 第一章. 电镀概论 第二章.电流密度 第三章.电镀计算 第四章.电镀实务 第五章.电镀不良对策 第六章.镀层检验 第七章.电镀药水管理 第八章.电镀技术策略 第九章.镀层的腐蚀与防腐 2 第一章.电镀概论 电镀定义:电镀为电解镀金属法的简称。电镀是将镀件(制品),浸于含有欲镀上金属离子的药水中并接通阴极, 药水的另一端放置适当阳极(可溶性或不可溶性),通以直流电后,镀件的表面即析出一层金属薄膜的方法。 电镀的基本五要素: 1.阴极:被镀物,指各种接插件端子。 2.阳极:若是可溶性阳极,则为欲镀金属。若是不可溶性阳极,大部分为贵金属(白金,氧化铱). 3.电镀药水:含有欲镀金属离子的电镀药水。 4.电镀槽:可承受,储存电镀药水的槽体,一般考虑强度,耐蚀,耐温等因素。 5.整流器:提供直流电源的设备。 电镀目的:电镀除了要求美观外,依各种电镀需求而有不同的目的。 1.镀铜:打底用,增进电镀层附着能力,及抗蚀能力。 2.镀镍:打底用,增进抗蚀能力。 3.镀金: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 4.镀钯镍: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耐磨性比金佳。 5.镀锡铅:增进焊接能力,快被其他替物取代。 电镀流程:一般铜合金底材如下(未含水洗工程) 1.脱脂:通常同时使用碱性预备脱脂及电解脱脂。 2.活化:使用稀硫酸或相关的混合酸。 3.镀镍:使用硫酸镍系及氨基磺酸镍系。 4.镀钯镍:目前皆为氨系。 5.镀金:有金钴,金镍,金铁,一般使用金钴系最多。 6.镀锡铅:烷基磺酸系。 7.干燥:使用热风循环烘干。 8.封孔处理:有使用水溶型及溶剂型两种。 电镀药水组成; 1.纯水:总不纯物至少要低于 5ppm。 2.金属盐:提供欲镀金属离子。 3.阳极解离助剂:增进及平衡阳极解离速率。 4.导电盐:增进药水导电度。 5.添加剂:缓冲剂,光泽剂,平滑剂,柔软剂,湿润剂,抑制剂。 电镀条件: 1.电流密度:单位电镀面积下所承受的电流,通常电流密度越高膜厚越厚,但是过高时镀层会烧焦粗燥。 2.电镀位置:镀件在药水中位置,与阳极相对位置,会影响膜厚分布。 3.搅拌状况:搅拌效果越好,电镀效率越高,有空气,水流,阴极摆动等搅拌方式。 4.电流波形:通常滤波度越好,镀层组织越均一。 5.镀液温度:镀金约 50~60,镀镍约 50~60,镀锡铅约 18~22,镀钯镍约 45~55。 6 镀液 PH 值:镀金约 4.0~4.8 ,镀镍约 3.8~4.4,镀钯镍约 8.0~8.5, 7.镀液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