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VIP免费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_第1页
1/25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_第2页
2/25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_第3页
3/25
1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 一.客家人主要分布地域及其入迁概略 连阳地区客家人主要分布于连阳三县接壤略呈长方形的广大区域,计有连县县城及附城、九陂镇、云涛镇、小水镇、西江镇、朝天镇;阳山县黎埠镇、大崀镇、七拱镇、黄坌镇一部分;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城及三江镇、寨岗镇、寨南镇、估量有人口3 0 ——4 0 万人。 客家人最早入居连阳地区的首推五代时期南汉朝的三江人黄损,官至尚书左仆射(一品),墓在三江镇境西北部梅花岭上,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汉书》盛称其有王佐之才,他晚年归隐三江故乡时,咏诗曰:“一别尘寰岁月多,归来人事已消磨,唯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今其子孙仍有部分留居三江,蝉联递嬗。 除三江黄姓人外,连阳地区客家人多是在清代时期迁入。以三江、寨岗两地为例,清康熙四十三年(1 7 0 3 年),两广总督石琳奏建三江城(三江口寨城),改韶州副总兵为三江协副总兵,并设理瑶同知,驻三江城,城于康熙四十四年竣工。随着三江城的建立和三江协官兵的入驻,其中大部分官兵后裔留居三江,为构成三江城客家人的主要来源,今三江著姓何、罗、毛、董、肖、钟、杨、张、李等姓,皆为驻军后裔。还有城西梅村潘姓,是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先后由本县寨南镇、阳山县小江镇、韶关乳源县三地迁入。 寨岗镇曾、罗、李三大姓,皆于清朝期间迁入,曾姓始迁祖九粦公,贡生,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 7 8 3 年)从粤东河源县三篼竹村迁入 2 寨岗安田村,迄今已历十三世,分为四大房,后裔分居安田、山心、金鸡、社墩、铁坑、石坑崀、新埠等处,人丁繁衍,世泽彝伦,约有人丁近万人。罗姓遵奉达先公为始迁祖,原籍为粤东兴宁县大坪镇人,经辗转经惠阳、台山两县,后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 7 7 7 年)和道光年间先后迁入寨岗高滩坝、石坑崀,分为三大房,后裔分居高滩坝、石坑崀、官坑、独石坝、东昇村、金光村、阳山县黎埠镇大龙村、白石门村、黄坌镇雷村等地,有人丁近万人,蔚为巨族,世泽彝伦。李姓多于清代嘉庆、乾隆年间从粤东梅县松口迁入,主要分布于官坑村、万角村、金光村等地,其始迁祖皆为梅县李姓同一源流,但支系不同。最著名的是金光村李姓,该世系李芳长,原籍梅县云车乡人,于清嘉庆年间迁居寨岗金光村,被遵奉为一世开基祖,至今已历七世,有人丁近 5 0 0 人,人才辈出,为当地著姓。 阳山县黎埠镇客家人著姓有杨、邓、刘、陈、李、王、黄等姓,皆于清代嘉庆、乾隆年间迁自粤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