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 号 的 用 法 一 、 用 于 需 要 分 隔 的 主 语 和 谓 语 之 间 主 语 和 谓 语 之 间 一 般 不 用 逗 号 。 但 主 语 和 谓 语 如 果 比 较 长 , 需 要 加 逗 号 以 表 示 说 话 时 中 间 有停 顿 , 也 便 于 阅 读 时 分 清 句 法 结 构 。 例 如 : (1)母 亲 沉 痛 的 三 言 两 语 的 诉 说 以 及 我 亲 眼 见 到 的 许 多 不 平 的 事 实 , 启 发 了 我 幼 年 时 期 反 抗压 迫 追 求 光 明 的 思 想 , 使 我 决 心 寻 找 新 生 活 。 (朱 德 《 回 忆 我 的 母 亲 》 ) (2)苏 州 园 林 里 的 门 和 窗 , 图 案 设 计 和 雕 镂 琢 磨 工 夫 都 是 工 艺 美 术 的 上 品 。 (叶 圣 陶 《 苏 州 园林 》 ) 关 于 逗 号 用 法 的 例 句 中 的 着 重 号 均 为本书引用 时 所加 。 例 (l)的 主 语 较 长 , 其后有 停 顿 。 例 (2)的 谓 语 较 长 , 而且是 主 谓 结 构 充当谓 语 , 前面不 加 逗 号 , 与全句 的 主 语 的 界限不 易分 清 。 有 些句 子虽短, 在主 语 和 谓 语 的 界限不 清 楚时 也 需 要 加 逗 号 分 隔 , 这种情况常见 于 古籍。 例如 《 老子》 第一 章的 一 个句 子有 三 种标点法 : (3)无名天地之 始, 有 名万物之 母 。 (4)无名, 天地之 始;有 名, 万物之 母 。 (5)无, 名天地之 始;有 , 名万物之 母 。 本句 由两 个分 句 组成, 从换气的 需 要 来说 , 中 间 加 一 个逗 号 表 示 停 顿 一 次就够了 , 如 例 (3)。但 在这样分 出来的 两 个分 句 中 , 主 语 和 谓 语 和 界限是 不 清 楚的 , 所以 在主 语 和 谓 语 之 间 需 要加 逗 号 表 示 语 法 上 的 停 顿 。 由于 对原意的 理解不 同, 例 (4)和 (5)对主 语 和 谓 语 的 界限的 划分也 不 同。 句 子不 论长 短, 在主 语 需 要 强调时 , 其后加 逗 号 同谓 语 分 隔 。 例 如 : (6)青, 取之 于 蓝, 而青于 蓝;冰, 水为之 , 而寒于 水。(荀况《 劝 学》) (7)她, 教了 三 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