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气管插管目录•1.新生儿气道特点•2.气管插管的选择及准备•3.气管插管的操作•4.复苏气囊的使用•5.T组合的使用新生儿气道特点1.鼻腔特点:狭窄,血管和淋巴管丰富,易粘膜水肿致梗阻,少发生出血。2.喉部特点:形似漏斗,软骨较软,易变形,喉门狭小,喉下界较高。3.气管、支气管特点:足月儿气管长4cm。气管分叉在T3-4水平。右主支气管较直,左主支气管呈钝角。新生儿气道特点气道解剖气管插管的选择•1.方法选择•(1).经鼻插管:•优点:易于固定,口腔清洁易于保持,留置时间较长。•缺点:操作难度较大,易致鼻腔内压迫损伤、鼻咽部感染、将感染带至下呼吸道。•(2).经口插管:•优点:喉镜下直接操作,方法简便,在需紧急通气时便于争取时间。•缺点:固定后容易移动,受口腔分泌物影响。气管插管的选择•2.管径型号选择:体重(kg)/2+2胎龄(周)体重(g)插管内径(mm)<28<10002.528-341000-20003.034-382000-30003.5>38>30003.5-4.0气管插管的选择•3.深度确定:插入声门下1-2cm(即声门至气管隆突的中点)。实际操作中,用手指按胸骨上切迹,当触及管端说明到达气管中点。•经口深度(cm)(唇至管端):体重(kg)+6•经鼻深度(cm)(鼻至管端):体重(kg)×2+6喉镜组成及使用•喉镜组成:喉镜片、喉镜柄、电池。•喉镜片选择:早产儿0号镜片•足月儿1号镜片气管插管前准备•1.物品准备:喉镜(镜片、镜柄、电池,检查光源强度)•气管插管(根据胎龄及体重选择合适型号)•导丝(非必须)•无菌手套•固定胶布•复苏气囊及合适面罩•氧源•吸痰装置•听诊器•液体敷料。气管插管前准备•2.人员准备:•操作者1名•助手1-2名(固定头部、压环状软骨、递送导管、听呼吸音等)•护士1名(吸痰)•3.患儿准备:鼻息位气管插管操作过程•1.操作者站于患儿头侧。•2.喉镜片沿右口角及舌面右侧滑入,将舌头推向口腔左边,镜片顶端超过舌根。•3.镜片左移,暴露咽喉区。气管插管操作过程•4.寻找会厌,将喉镜尖端放入会厌软骨谷内,提起镜片(注意:镜片向前提,不要翘尖),暴露声门及声带(反“V”形)。气管插管操作过程•5.小拇指或助手向下、向前推环状软骨使声门暴露更清晰,有口腔分泌物时护士吸痰。•6.沿口腔右侧进入导管,使导管弧度同口腔弧度,待声门开放时置入导管。气管插管操作过程•7.将导管按于婴儿口角,撤出喉镜,有导丝拔出导丝。•8.胶布固定导管。确定导管位置正确的方法:•1.胸廓起伏对称•2.呼气时导管内有雾气•3.无胃部扩张•4.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尤其是腋下,无胃部呼吸音。•5.心率、SPO2、肤色、反应好转。•6.行胸部X线检查评估导管尖端位置(第二、三胸椎之间水平)。以下情况常提示导管位置异常•1.气管插管接气囊人工通气,新生儿发绀及SPO2、心率无改善;•2.未听到良好的双肺呼吸音;•3.导管内无雾气;•4.送气后腹部膨隆,胃部有嘈杂音,经胃管回抽出较多量气体。新生儿复苏气囊的使用•1.复苏气囊的组成:•1).面罩•2).单向压力安全阀•3).复苏球体•4).储气安全阀•5).储气袋•6).氧气管•注意:不接氧气进行复苏时,氧气储气阀及储气袋必须取下。新生儿气囊的使用•2.气囊的选择:年龄型号容量儿童大号1200-1500ml婴幼儿中号300-550ml新生儿小号100-280ml新生儿气囊的使用•3.面罩的选择:•标准:完全覆盖口鼻及下巴,不会遮住眼睛。新生儿气囊的使用•4.使用前检查•1).检查各组件是否完整•2).用手掌堵住面罩,检查压力是否存在•3).检查储气囊是否充气良好•4)检查出气阀是否打开新生儿气囊的使用•5.操作方法•1).将病人去枕,头后仰,开放气道;•2).清除口腔过多的分泌物;•3).操作者站于患儿头后方,用面罩扣住口鼻,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按住面罩,其余三指固定下颌。•4).开始按压球体。新生儿气囊的使用•正确的挤压:•压力:15-20cmH2O,每增加一指,压力增加5cmH2O。•频率:新生儿40次/分•婴幼儿30次/分•儿童20次/分•潮气量:每次10ml/kg新生儿气囊的使用连接氧气安装储气囊氧浓度是是100%是否40%否否21%T组合的使用T组合的使用最大压力控制阀气道压力计吸气压力控制阀氧气入口氧气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