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合伤概述一、定义:人员同时或先后遭受两种以上(含两种)不同性质的致伤因素作用而引起的复合损伤,称为“复合伤”(CombinedInjuries)。二、相关论述:•1、易混淆的两个概念:•(1)多发伤:单一致伤因素所致的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如体表和内脏的多发弹片伤。•(2)多处伤:单一致伤因素所致的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多处损伤。如下肢多处弹片伤、小肠多处穿孔等。•2、复合效应•单一致伤因素虽可致多发、多处伤,但均属同一性质伤害的合并,叠加。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则可发生“复合效应”:它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存在着损伤与抗损伤、协同叠加和拮抗消减等病理反应,存在着比单一伤更为复杂的发病机理。•3、复合伤的分类和命名:•(1)按所复合的主要损伤和次要损伤,依次命名。如主要损伤为烧伤,次要损伤为冲击伤,则称“烧冲复合伤”。•(2)突出复合伤主要损伤的命名。如烧伤复合伤、创伤复合伤、放射复合伤等。•(3)按致伤因素命名。如核武器爆炸所致的复合伤称“核爆炸复合伤”,多种化学毒剂引起的复合伤称“毒剂复合伤”。三、复合伤临床特征1、应激反应严重由于神经-内分泌反应调控机制,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动力循环、高血糖、负氮平衡状态,内环境严重紊乱。2、休克发生率高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尤其是胸腹联合伤。3、早期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合并严重胸外伤者常见。4、感染发生率高创伤应激激发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机体易感性增高,易产生耐药菌和真菌的感染。5、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四、复合伤的急救原则1、一般原则急救可按V(保持呼吸道畅通)、I(输液输血)、P(心功能监测)、C(控制出血)顺序进行。凡脑外伤有严重受压征象、胸腹腔大出血、心搏骤停、胸外心脏按压无效、心脏压塞等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时可在急诊室行急诊手术。有2处以上危及生命的损伤时,可分组同时进行手术。术中要维持动脉压不低于10.64kPa,确保各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量。不少报道认为在急诊室开展#期手术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病死率。严重复合伤术后需进入ICU观察和监测多项生命指标,待情况稳定后再转入一般病房。“微创”是当今复合伤处置中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复合伤患者急诊手术的目的是保命而不是彻底解决病因。并非所有复合伤均需手术治疗。腹部创伤处理中必须剖腹手术的患者,应尽量采用创伤小的手术方法和术式;腹腔镜检查时发现的肝、脾表浅破裂或范围小的全层破裂,可以即时在镜下进行止血、修补,无需另行开腹手术。2、微创原则3、改变创伤急救模式由依托型急诊创伤绿色通道二维模式向“院前创伤急救-急诊绿色通道-ICU-康复病房%”四维模式转变。在治疗和护理上确保整体性和连贯性。五、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护理1、全面评估,初步判断严重外伤患者入院时,病情往往异常紧急,大部分患者不能诉说病情或描述不清,因此接诊护士应立即对伤情的严重性作出初步的评估。如患者的一般情况、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来判断受伤的器官活动性出血的程度,同时询问受伤的情况,尽可能配合医生应用各种穿刺等手段,在短时间内判断伤情,以便实施进一步抢救工作。2、输液时机有关复合伤输液的时间何时最为恰当?这是至今仍有争议的问题。美国Mattox等对1000余例穿透伤(其中部分为复合伤)患者进行随机的立即和延迟输液治疗比较。结果显示,早期、大剂量、快速的输液并非对所有复合伤患者有益。3、输液的量和内容在早期的战伤救治中,曾给予数倍于失血量的晶体液,虽然暂时取得扩容的效果,但以后组织水肿及肾功能不全等发生率很高。近年研究表明,输入全失血量或1.5倍失血量的液体反而降低创伤后的生存率。因此,提出∃控制复苏来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和∃允许的低血压复苏术%概念,也就是说,在出血得到控制以前,只需要将血压维持在保证重要脏器灌注的水平即可(通常为收缩压10.64kPa),更高的血压反而会造成失血增加,组织水肿加重,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脑、肺等)。复苏过程中,高渗盐、胶体和血管扩张剂的同时使用对缓解微循环障碍有很大益处,也有利于缓解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氧消耗。4、合理选择给药途径静脉途径要求护士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