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氧化碳中毒鉴别诊疗VIP免费

一氧化碳中毒鉴别诊疗_第1页
1/29
一氧化碳中毒鉴别诊疗_第2页
2/29
一氧化碳中毒鉴别诊疗_第3页
3/29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内容内容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病因病因一氧化碳是含碳酸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生产性中毒工业上,炼钢、炼铁、炼焦;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醇等都要接触一氧化碳。生活性中毒生活过程中,在通气不良的室内烧煤取暖,或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意外中毒天然瓦斯爆炸或煤气泄漏、失火时吸入含CO的烟雾;汽车废气,在汽车内开空调睡觉;谋杀或自杀。内容内容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体内后,85%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较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其结合力为氧合血红蛋白的240倍,解离速度是是氧合血红蛋白的1/3600,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急性血液性缺氧。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目前已明确的CO中毒机理简而述之有以下三点:①由于血中HbCO增加而致HbO2减少,从而造成低氧症;②血中CO使Hb的氧离曲线左移,加重了已有的低氧症;③溶解于血液中的CO直接造成细胞的呼吸障碍。发病机制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离子结合,使细胞呼吸受到抑制,导致细胞内缺氧。CO中毒可诱导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这可能是亚急性CO中毒致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另外,有人观察到CO中毒后,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NOS)下降,认为二者参与了CO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缺氧:导致机体各器官损害,功能障碍,尤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受损最明显。内容内容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诊断诊断一氧化碳接触史。轻度中毒:患者有头晕、头痛、无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10%~30%。中度中毒:患者昏迷,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减弱,呼吸浅快和血压下降。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30%~50%。重度中毒: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50%。内容内容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鉴别诊断鉴别诊断脑血管意外;脑炎;糖尿病;尿毒症等。实验室检查血液中COHb的测定诊断CO中毒的特异性指标,可判断CO中毒严重程度,但要早期取血测定,中毒8h后测定临床意义不大。动脉血气分析血乳酸测定及乳酸/丙酮酸测定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中MBP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急性脱髓鞘的特异性生化指标,NSE是判断脑中神经元坏死的客观指标;两者可作出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诊断和病情判断的生化指标。心电图、脑电图、大脑诱发电位头颅CT内容内容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治疗治疗撤离中毒环境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纠正缺氧:给氧,氧流量6~8L/min,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正压给氧;高压氧舱治疗。防治脑水肿、脑损害:脱水剂可用20%甘露醇溶液250ml,iv,q6~8h,也可用地塞米松10~30mg,ivgtt;如有抽搐,可用地西泮10~20mg,iv;还可用能量合剂、1,6-二磷酸果糖及大量VitC。防止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又肝热者应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中毒患者停吸氧的指标症状缓解和血液COHb浓度低于5%终止高压氧舱治疗的指标目前对高压氧治疗时的压力、每次治疗时间、每日治疗次数和治疗天数尚有不同意见。一般高压氧治疗每次1~2h,每日一次,至脑电图恢复正常时为止迟发脑病(delayedencephalopathy)定义:急性CO中毒后,部分患者在急性症状恢复之后,经过一段所谓“假愈期”之后,又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行为异常,称为迟发脑病1984年全国CO中毒防治学术交流会和1987年全国职业性CO中毒标准讨论会上,曾将CO中毒后脑损害的两种临床类型作了明确命名。由急性CO中毒延续下来的神经精神症状称之为CO中毒后遗症,而出现“假愈期”之后者称之“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当时认为,“迟发脑病”这一命名即可表明其病理及临床以脑病为特点,又能反映其症状是在“假愈期”之后。发病机制目前,关于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病机理有三种假说。1.血管因素学说一些学者认为迟发的脑病变与病变部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氧化碳中毒鉴别诊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