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2 年 5 月第 1 版, 2014 年 6 月第 3 次印刷,第 1 章第 3 节第一课时16P -19P )一、 课程目标分析:课程目标 :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分析:学生能将计算中的不同对象对应于有理数相加的不同情况,并能够正确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二、教材分析1.知识分析(1)知识结构框图从章和小节两方面进行知识结构的分析,本章知识结构框图见图1,本节的知识结构框图见图2 图 1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数轴比较大小乘 法除 法乘 方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加 法减 法交换律结合律分类讨论分配律图 2 本节知识结框图(2)地位作用《有理数的加法》 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有理数这一章的重要内容,是在学习了正负数、 有理数、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等内容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有理数加法与有理数减法、 有理数乘除法及有理数的运算律紧紧联系在一起,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本节课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此外,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推导具有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经历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合作探索精神。(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运用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运算2.教材编写特点(1)教材内容编写的特点教科书从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出发,提出引入负数后的加法问题,再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并给出了分类归纳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最后举例说明法则的应用。 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予以解决和应用的过程,为学生能在探索、 发现的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创造条件,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体例A. 本章体例第一章 有理数· 引言·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思考 1 探究 1 思考 2 思考 1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探究 2 有理数加法法则 2 有理数加法法则 3 例题 1 练 习· 数学活动· 本章小结· 本章复习题B. 本节体例· 1.3.1 有理数的加法· 思考 1 ·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