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七年级版本北师大版册数上册章节第 二 章 第11节课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义务教育课程第2 章第 11 节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以后进行学习的。 它是建立在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各种运算的意义及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运算。它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是以上各种运算的继续和发展,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初中数学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并掌握了非负有理数的意义,对应用非负有理数表示生活中的量比较熟悉,能熟练地掌握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运算律,能规范条理的表达出运算过程,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估计学生对运算符号的处理会出错,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在运算前重点关注算式中的加减运算符号,先将算式分割成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先决定符号, 再按正常顺序进行运算, 以提高运算的准确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运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2)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并养成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教学难点1、运算过程中的符号处理2、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地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 一环节:复习导入提出问题:(1) 在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哪些运算?(2) 都分别是什么内容?让学生重新记 忆 之 前 的内容,加深印象。学习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温故知新,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第 二环节:自主探究51232①51232②(教师补充: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 :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并动 手 解 决 问题。最后学生自 我 总 结 归纳,得出计算的顺序。① 这 是 小 学学 过 的 混合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