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萝岗区汤村小学陈海泉教材分析这首诗是 1949 年 11 月 1 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 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 ”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 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 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 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距离诗歌创作的年代久远,虽然学生对鲁迅了解不多,但是通过学习这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学生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前后对照的结构。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1936 年 10 月 19 日凌晨 5 时 25 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全国人民无比悲痛。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阻止的了吗?2、鲁迅逝世13 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鲁迅先生。诗人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 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出示课题——《有的人》。3、把目标换个说发展示给学生:(1) 、了解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