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态特征:1.虫体白色或乳白色,如带状,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长数mm至数m,体大多分节,由头节、颈节及链体组成。2.无体腔,内充以海绵状实质细胞。3.无口及消化道,营养通过体壁的皮层吸收。4.体前端有附着器官(顶突、吸盘、小钩、吸槽)。5.雌雄同体,每个节片中有雌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圆叶目与假叶目绦虫区别圆叶目假叶目头节上有顶突、吸盘、小钩吸槽子宫单管状,无子宫孔花朵状,有子宫孔生殖孔位于节片侧缘位于节片中部腹面虫卵圆形,无盖,内椭圆形,有盖,内含1个六钩蚴含卵细胞及卵黄细胞寄生于人体的绦虫均属多节亚纲的圆叶目和假叶目。1.圆叶目绦虫需要1个中间宿主,个别虫种不需要中间宿主就能完成生活史;2.假叶目绦虫必须经过在水中及在两个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才能完成生活史。3.中绦期(续绦期):指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各期幼虫。常见的为:囊尾蚴(cysticercus)、棘球蚴(hydatid)、泡球蚴(alveolarhydatid)、似囊尾蚴(cysticercoid)、原尾蚴(procercoid)、裂头蚴(plerocercoidorsparganum)等。三.致病:幼虫危害较成虫大。二.生活史:第二节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有钩绦虫)Taeniasolium成虫衰老孕节脱落随粪排出孕节或卵被猪或人食入在小肠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至全身尤其肌肉囊尾蚴在小肠头节翻出发育为(寄生于小肠)被人食入终宿主体内2~3个月中间宿主体内10周猪带绦虫生活史生活史要点:1.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幼虫囊尾蚴寄生于猪或人的肌肉及其它组织;2.终宿主:人;3.中间宿主:猪或人;4.人既可做终宿主,又可做中间宿主;5.感染期:卵及囊尾蚴;6.感染方式:经口食入。囊虫病的感染方式有:⑴.自体内重复感染;⑵.自体外重复感染;⑶.异体感染;8.成虫寿命25年,囊尾蚴一般3~5年,也可长达15~17年。7.离开宿主的方式:孕节或虫卵随粪排出体外。1.成虫感染:可无明显症状,有时有消化道症状,也可出现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等;2.囊尾蚴病(囊虫病):对人的危害远较成虫大,其危害程度与寄生囊尾蚴的数量及寄生部位有关。人体寄生的囊尾蚴可自1个至成千上万个,常见寄生部位顺序是:皮下、肌肉、脑、眼、心、舌肝、肺、腹膜等。人体囊尾蚴病依其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二.致病:⑴.皮下肌肉囊尾蚴病:⑵.脑囊尾蚴病:常见三大症状是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及颅内压增高,以癫痫发作最多见。脑囊尾蚴病临床分为以下几型:癫痫型、高颅压型、脑膜炎型、精神障碍型及脑室型。⑶.眼囊尾蚴病:以玻璃体和视网膜最多见。三.诊断:1.猪带绦虫病的诊断:⑴.询问病史;⑵.查虫卵:粪检(涂片法、漂浮法、沉淀法)缺点是不能鉴定虫种;⑶.查孕节:优点是可鉴定虫种;⑷.查头节:可鉴定虫种,判定疗效。2.囊虫病的诊断:⑴.临床诊断:⑵.免疫诊断:四.流行:1.分布:我国普便散发,以东北、华北、西北、河南、山东、云南、贵州等地为高。2.流行因素:⑴.猪的饲养方法不当:⑵.食肉的习惯和方法:⑶.生熟刀板不分、尝生饺馅等。五.防治:1.治疗病人:尤其注意要在早期积极治疗以防止引起囊尾蚴病。驱虫常用槟榔南瓜子合剂,也可用灭绦灵或丙硫咪唑。囊虫病:浅部可手术摘除,深部及脑、眼部囊虫用药物治疗,首选丙硫咪唑、吡喹酮,甲苯咪唑也可。2.注意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改变食生肉的习惯,生熟刀板要分开等;3.改良猪的饲养方法,做好厕所管理;4.做好肉类加工检验。囊尾蚴在猪肌肉中的常见部位依次为:股内侧肌、深腰肌、肩胛肌、咬肌、腹内斜肌、膈肌、心肌、舌肌等。第三节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无钩绦虫)Taeniasaginata一.生活史:与猪带绦虫相似,但牛囊尾蚴一般不在人体寄生。生活史要点如下:1.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牛囊尾蚴寄生于牛的肌肉(肩、股、舌、心、颈);2.终宿主:人;3.中间宿主:牛;4.感染期:牛囊尾蚴;5.感染方式:经口;6.成虫寿命:20~30年,甚至可长达60年。二.致病:人是牛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除有与猪带绦虫感染相似的消化道与神经系统症状外,明显的是几乎所有病人都有从肛门逸出孕节的历史,而使病人感到肛周不适或瘙痒。人对牛囊尾蚴具有自然免疫力。三.诊断:与猪带绦虫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