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之一)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目标的确立必须深思熟虑。一、教学目标及作用:1、含义: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着眼于学生持续发展的教学,倡导“三维目标”的统一;对于“知识技能目标”要强化,重视“学会”;对于“过程方法目标”要落实,关注“会学”;对于“情感态度目标”要具体,注重“渗透”。2、作用: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同时还具有测评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等。二、如何准确制定教学目标:㈠解读课标,把握教学整体方向。首先是熟读课程标准,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备课中、教学中就会下意识地受其支配。㈡研读教材,确定目标和内容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备课时,首先应读教材。一读文本,了解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有什么特点等等,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难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二读简介,是对文本产生的背景的介绍,需要学生简单了解的;三读提示,单元导读或者课前提示语,要么是阐明知识点,要么是引导思考的方式、要么是介绍重要方法,这都是学习的重要参考;四读习题,也可说是思考题,此部分是编者意图的核心体现。备课时,还要读《教师教学用书》,也就是教参,“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教参》是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教材、教参要看全、看透,从宏观入手,才能细致落实。㈢了解学生,确定教学起点和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在备课时认真思考以下一些问题:1.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 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什么内容,有多少人了解?达到什么程度?3. 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4. 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在解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三、如何规范表述教学目标:规范的教学目标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标准。在叙写教学目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