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物工程专业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讨论与实践摘要:“酶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其教学内容涵盖酶学理论基础知识、酶制剂生产工艺及酶的应用。为了使酶工程教学适合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酶工程教学的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综合知识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创新意识关键词:酶工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生物工程专业是 21 世纪进展最迅速的高新科学技术之一[1],酶工程作为生物工程的重要内容[2],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起步和迅速成长之后,现已形成一个具有雄厚理论基础并衍生出许多富有活力的高新技术的知识体系,且正以强大的冲击力影响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进展。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世界生物工程产业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其中以酶制剂产业表现活跃,对经济的进展已产生巨大影响[3],将成为 21 世纪最有希望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大多农业院校课程设置里,酶工程通常会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生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农业院校依托其在农业教育方面的优势,为酶工程展示了一个宽阔进展的舞台。在农业院校生物类专业本科教育这个重要的生物技术人才培育平台上,如何通过酶工程这门生物工程专业主干课为载体,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于新世纪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是我们一直在探究的课题,也是我们从事酶工程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以下是我们在十几年《酶工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1 基于学科前沿优化教学内容《酶工程》属于应用基础型专业课程,那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适应新世纪人才结构的培育需求呢?我们先从教学内容的优化做起。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我们力求做到“五个特性”、三个“突出”。即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有用性、科学性,也应该具有讨论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在教学思想方面突出厚基础、宽适用、强能力。首先,根据农业院校生物类专业的学科特点,我们为学生建议了一些教学参考书,如郭勇主编的《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陈守文主编的《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以及我们参编二十一世纪生物工程系列教材《酶工程》(农业出版社,2024)等。由于学时有限,我们对教学内容做了精心编排,既不忽略科学概念,又凸显工艺环节,将课程定位在重点讲授衔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共性单元知识上,使学生理解酶制剂的生产过程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控制、酶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