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9 课《嫦娥》教学设计29 课《嫦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它写出了诗人的一种情绪。诗的前两句表现了嫦娥面对烛影,彻夜不眠的情景。通过用“深”“渐落”“沉”三个词将屏风、烛影、长河、晓星这四样事物串联起来,使我们感受到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触摸到了诗人孤清凄冷,不堪忍受的寂寞情怀。诗的后两句借用嫦娥偷吃灵药奔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奇妙。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因此,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入情入境,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同时本单元主题是神话和传说,这首诗是以神话故事作为背景,所以要合理引进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课下,更要搜集神话传说故事,为口语交际中的故事会做准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诗歌中“屏、烛、晓、偷”四个生字。 2.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浪漫丰富的想象。 3.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是教学难点。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教学过程: 一、神话故事导入新课 1.出示嫦娥奔月图片 师:今日老师给大家请來一位女神仙,她是谁?(嫦娥) 师:嫦娥怎么样?美丽不美丽?生:美丽。师:美不美?生:美。 2.(欣赏《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听完故事,现在你眼中的嫦娥是什么样子的?生:自私。 师: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大诗人李商隐的心里,去探寻他心目中的嫦娥。3.板书课题,边写边说,嫦是一个形声字,“女”字旁是它的形旁,“常”是它的声旁。 二、初读诗歌,读出一点味道 1.了解诗人,指名介绍 2.朗读古诗 师:请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古诗,注意要反复读,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和这些生字交上朋友。 3.检查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