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通识教育课程 理论课学时: 51 课程介绍:中医学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一种伟大的宝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几千年来,始终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我国民族健康,繁衍兴盛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中医学》分为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中药、方剂等章节,全方面系统的介绍了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含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特点,是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互相渗入的成果。开设中医学教程,目的是为了理解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特点,认识它的丰富内涵,比较中西医学不同的自然观、生理观、病理观、理解其各自的优势、略势。使广大学生在接受祖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加深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的认知差别,丰富临床诊疗技术,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二、教学基本规定通过学习《中医学》应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医学的发展史与学术史、形成与发展的人文背景认识观与办法论,与社会及其它有关学科的联系,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以及解决常见病证的临床思维及不同技能。三、教学内容及规定 (一) 绪论【教学内容】:中医学的历史沿革:中医学的来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的防止医学思想及方法,中医方药学与针灸,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办法特点;中医学的发展与展望。【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特点。【熟悉】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医学的认知办法。【理解】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中医学的将来发展展望。(二) 阴阳五行学说【教学内容】: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熟悉】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普通了理解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肝旺泻心法、肾实泻肝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等。(三) 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教学内容】:脏腑:五脏的重要功效与系统连属,六腑的重要功效,奇恒之腑的重要功效,脏腑之间的互相联系;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之间的互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