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收贷问题思索1.农村信用社依法收贷存在的问题1.1认识模糊有依法起诉是万能思想依法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这是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当事人的债权受到侵害时依法起诉的正当行为。但是.用法律手段维护债权人的利益是有条件的,符合条件就能受到法律保护,否则,很难收到成效。比如,贷款合同已超过了法律诉讼时效.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也无能为力。所以说.依法起诉万能思想是错误的。1.2依法起诉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基层金融机构,由于人员少、资产多,对逾、到期贷款.不论金额大小、统统依法起诉。在实施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效果不佳.还贷户数仅占被起诉户数的18%普遍起诉的作法.不仅没有收到预计的效果,而且还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助长了赖债户不还贷的气焰,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其他贷户的信用观念.给以后的贷款收回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金融机构人员对赖债户进行依法起诉.但起诉前的调查准备工作不足。对起诉的企业或个人现行经济状况(流动资金、库存实物、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调查摸底和变现初步估算.没有仔细测算起诉成本,使得起诉后的成效并不好有的虽然通过法律手续收回一部分贷款,可是,除去诉讼费、执行费后实收甚少,得不偿失在处理抵债资产时。评估价和出售价有一定的反差.使金融部门在抵债资产变现偿还贷款中遭受损失。1.3依法起诉的外部环境不佳一是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有时对地方管辖的某个企业或个人,在依法起诉判决的关键时刻,地方官员以地方经济利益、保稳定的角度为借e1.出面干涉.他们对法院暗示不判或以各种权威示意金融机构领导撤诉.致使法院难以判决。金融机构的领导因在当地辖区之内也很难顶住各方面的干预和压力.不得不采取妥协的办法.最后起诉不了了之:二是法院重判决轻执行.人员配备不精不专.法院少数执勤人员把法律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向当事人“吃、拿、卡、要的本钱,不给好处不执行.给第1页共4页了好处乱执行”等种种原因.造成依法起诉的贷款案件久拖不办.使依法起诉泡汤1.4银行自身管理存在漏洞一是信息不灵.坐失良机金融机构对贷户的各种信息掌握不及时,如对贷户的思想动向、经营状况、资产转移、法人变更和重组、资产抵押、人员逃离等,不能及时获取可靠的信息,错失依法起诉良机。二是各处贷款资料手续不具合法性。如借款合同不完善.抵押物品不登记,抵押变现金额与抵押合同不符等.使银行在起诉后无法寻求法律保护。三是申请执行不及时,“苹果烂了才吃”。部分行社对案件管理和执行不力,没有树立“案件执行即效益”的思想2.农村信用社依法收贷的范围和重点2.1首先对起诉的贷款形态进行分类一类是抵押、质押或有可执行资产的贷款:二类是信用担保贷款:三类是接近超诉讼时效贷款。2.2根据所划分的类别做好诉讼前调查收集和了解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详细情况.如借款人和担保人当前的经营情况、担保能力、可执行财产情况等掌握好第一手材料是做好依法起诉工作的基础.这样可以有效堵塞起诉后借款人或担保人隐匿、转移财产或从银行帐户把钱转走,或者把自己的企业、商品、产品转移或变卖的漏洞,从而避免了“赢官司执行难”的情况在起诉执行中本着“先杀肥”与“养肥再杀”两种方式相结合。对经营情况良好、有还款能力而不还的单位或个人.采取先保全相应资产.然后使其短期内一次性归还贷款本息的方式。对经营正常但当时又没有还款能力.随着其经营业绩提升或行业复苏.资金状况出现好转的单位或个人.先查封或保全相关资产和收入来源.如租赁费、营业收入等.然后使其逐步归还贷款本息。2.3做好超诉讼时效贷款的补救工作.确保贷款诉讼时效的连续性近几年,借款人、担保人法律意识显著增强.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钻法律空子、有意逃避债务的机会。按现有的法律规定,第2页共4页借款人贷款的诉讼时效为贷款到期后二年.担保人的诉讼时效为半年.有约定的最长时间为二年。有些借款人、担保人经常借经营困难、在外地打工、在外地出差之名逃避债务.甚至有的连续搬家他们为躲避信贷人员催收.绞尽脑汁、煞费苦心针对这一现状.联社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应对措施:(1)对未超诉讼时效的逾期贷款在查封、保全借款人资产的同时直接起诉。(2)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