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监管系统方案摘要:本文提出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福建省耕地保护监管系统的初步设想。监管系统建设将以全省政务网络资源为载体,以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遥感影像等数据库为基础,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土地“批、供、用、补”等业务的网络审批主流程,形成耕地保护中上下联动的网络化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以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监测数据为数据源的耕地资源信息实时监测和信息分析体系,最终建成覆盖福建省耕地保护业务的监管信息系统,拓宽畅通土地信息监察渠道,切实有效保护耕地。关键词:国土资源耕地保护监管系统1 引言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完善的耕地保护监察机制,是实行耕地保护制度的有力保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近年来随着金土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有效提升了国土资源行政办公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管理手段。耕地保护监察的信息化管理是提升国土资源耕地保护监察水平的必然过程,是完善耕地保护监察机制的有效途径。在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指引下,通过金土工程等项目建设,我省已初步建成了建设用地报件网络审查系统、省级用地预审与规划局部修改系统、土地供应备案与在线监控系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通过系统整合和拓展,建立耕地保护监管系统,为我省耕地保护监察工作提供有力的业务、数据支持。2 监管内容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奋斗目标,是耕地保护监察工作的基本内容。国土资源的“批、供、用、补、查”既是日常耕地保护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是耕地保护监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业务关系如图 1 所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业务关系(1)用地预审、规划调整监管内容:监管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用地标准和总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资金是否有保障;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的修改方案、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