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人员工作总结篇一:编辑 ( 校对 ) 总结报告编辑(校对)总结报告一、校对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熟悉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掌握语言文字的出错规律,对语言文字使用错误有较强的辨识力。2. 通晓图书版面格式知识,能敏锐地发现版面格式错误。3. 熟练掌握各种校对方法,并善于综合运用。4. 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同学科图书的校对人才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5. 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书(地理学科应熟练使用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等工具书)。6.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住寂寞,注意力集中,能自觉地控制情绪,并能及时调整心态,以保持良好的状态。7. 有大局观和集体意识,有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二、校对的基本工序及流程校对由一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片八个基本操作工序组成。(一)需要严格依次进行的校对操作基本工序: 一校、二校、三校、通读、对片。1.一校一校也称“初校” ,是校对人员对排版人员初排出的稿件进行的第一次校对。一校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校对人员须将校样与作者的原稿进行比照,以原稿为准(原稿中的明显错误需改正) ,将发排稿中与原稿不一致之处用红笔在发排稿中标出。在“校异同”的同时,需兼顾“校是非”,对原稿中存在的多字、漏字、错字等明显差错进行修正;根据稿件整体的版式要求,解决标题、表题、图题、字体、字号等使用不当的问题;检查插图、配图的图片质量(地理教辅书应特别注意) ,其安放位置的合适性以及与相关文字的对应性;同时对稿件中出现的一些人名、地名、数字等常用字,提出统一使用的初步意见,并进行处理。一校是整个稿件校对流程的基础。一校是否认真仔细、是否能按要求完成,直接影响到校对后道工序的繁简,也直接关系到稿件质量的优劣。因此一校不能理解为是整个校对程序中最机械的一个步骤,而需认真对待。将校样与原稿逐页、逐行、逐字进行比照, 对校样中与原稿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标注、改正。在一校过程中,需要注意:(1)校样必须齐全,即目录、正文、答案等缺一不可。( 2)同步类稿件需将稿件目录与最新版本的教材进行比对,以教材为准,保持一致。( 3)若原稿为电子稿,则其中的纯文字部分在排版时由排版员直接从电子文档中导入,可以省去“校异同”的环节。但是正文中的公式、造字及图片(含文字)等,需排版员、绘图员用专业软件进行输入、排版,此部分内容必须视同手写稿,逐一和原稿进行比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