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语》中的教学艺术VIP免费

《论语》中的教学艺术_第1页
1/5
《论语》中的教学艺术_第2页
2/5
《论语》中的教学艺术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语》中的教学艺术《论语》中的教学艺术 内容摘要:讨论《论语》中的教学艺术,学习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 ,能够带给我们诸多关于教育教学的启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之整个教学的一篇,蕴含着孔子的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其中,教育过程中的说话艺术循循善诱、发人深思;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艺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这些都带给我们当下的教学以巨大的启发。 关键词:《论语》 教学艺术 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叙的是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畅谈志向的故事,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和极为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想及进取精神,其中的教育思想给予现代教育巨大的启发。本文主要从孔子的说话艺术,课堂控制藝术两方面论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一.教育过程中的说话艺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记录了孔子十次讲话和一个表情。把孔子所说的这些句子根据语气划分可分为疑问句和陈述句两类,其中陈述语气的句子有三句,疑问语气的句子有七句(其中包含三个反问句)。从这些多样的语气变化中可以窥见孔子高超的说话艺术,尤其是这些“问”,循循善诱,引发了四位弟子的积极思考与热烈讨论,同时也维护了他们的言说欲。 (一)平等对话,引起讨论 上课一开始,孔子就告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显然,孔子这样说是希望弟子们能消除他们心理上长幼尊卑的不平等。因为只有当对话双方的地位平等时,所表达出的想法才比较真实,从而为后面的热烈讨论做铺垫,制造轻松愉悦和睦的课堂气氛。 接着,孔子说道了学生们的一个现实困境——“不吾知也”,但是孔子并没有问“不吾知也,则何以哉?”,而是问道“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在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这里,孔子把“没人知道自己”这一现实困境转换成了“有人知道自己”。也就是说,孔子给弟子们作了一个被人所知被人重用的前提假设,这样就相当于营造了一个生动的情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情境,弟子们才有话可说。因为“不吾知也”不仅是弟子们的现实处境,也是孔子自己的现实处境,他在鲁国就是因为得不到君主的“知”,于是才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寻找“知吾”之君的。可见,“不吾知也”是连孔子都解决不了的现实问题,更何况弟子们呢?所以,孔子设置这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语》中的教学艺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