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世界厨房 小小的厨房,大大的世界世界厨房 小小的厨房,大大的世界 全世界的人,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拥有哪种肤色,都离不开“吃”这一基本生存需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学生来自全球 140 多个国家,而学生宿舍的一个个厨房,则成了“烹饪联合国”。红酒炖牛肉、冬瓜排骨汤、烤披萨……不同的饮食口味体现了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盐少许、大火煎,佐料的多少、火候的把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性格,或清淡爽口,或酒肉飘香。有时走到厨房门口,闻着味道听着喧哗,就能推断是哪个国家的同学在做饭。 我喜爱自己做饭,因为在厨房里能交朋友。 我的邻居同学们都很有意思,各有特点,各自不同。 最爱做饭的男生:Peter Woo,韩裔,美国加利福尼亚出生长大,美、英双重国籍。他的脸是典型的韩国人,身材却是典型的美国人。在身份认同上,他认为自己是美国人。他女朋友 Venessa 的父母分别是新加坡人和香港人,她在美国出生长大,也在 LSE 念书。Peter 的妈妈是家庭主妇,他继承了妈妈的优点和爱好,每天晚餐都和女朋友一起精心烹调。在他的橱柜里,放满了各种来自韩国、中国、日本的调料,酱油、鸡精、沙茶酱一应俱全。这位新好男人还专门从韩国买了一套非常好用的刀具,他的刀工非常了得。Venessa 送给 Peter 的第一个圣诞礼物是一个迷你烤箱,PeterEFacebook 上炫耀了好一阵子。 最纠结的女生:Maria,俄罗斯人,曾为空姐,30 多岁,有了孩子依旧风姿绰约。她抛家弃女来伦敦为了两个目的:1、找个英国男朋友:2、想尽一切办法在伦敦找工作,留在英国。每次一起在厨房做菜,她总在抱怨自己的国家,但她对伦敦的生活方式也不适应。在全球化的时代,大城市人流、信息的来往量急剧增加,很多人必须在“安定”和“大城市”中做一个选择。选择“安定”就必须离开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去。要在伦敦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拼搏、争资源、开拓,一旦停止前进的步伐,就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许因为伦敦是世界都市、金融中心,它对很多人来说仅仅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是人生中的一个必要的、精彩的驿站,一定要来,也必须要走。这种人口的流动性也造成了很多人工作至上的观念,婚姻和孩子的重要性远比不上工作 。Maria 对俄罗斯的不满、对英国的不适应,和她的俄国菜“土豆煮牛肉”一起,每天都在厨房里出现,一成不变。恐怕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不是中国人。在她眼里,中国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