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德两国图书馆管理之比较中德两国图书馆管理之比较 摘 要:本文基于比较图书馆学,对中德两国图书馆事业进行简要比较,结合德国图书馆业的成功经验,面对我国的图书馆建设,探讨中德图书馆异同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弥补差距的办法。 关键词:德国图书馆;大学图书馆 1 理论基础 图书馆承载着每个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1927 年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成立以后,跨国家、跨地区、跨文化的图书馆比较讨论逐步进展起来,50 年代以后形成了图书馆的一门分支学科——比较图书馆学。它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进行比较讨论,了解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图书馆实践,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讨论形成这些异同点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扩展和深化对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的认识。 2 中德图书馆对比 德国的图书馆系统独具特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国家西德形成。这种新型国家体制将国家权力尽量分散到各级政府,各个联邦州尽可能自治,这种“自治原则”贯彻到最小的单位社区。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 年—1999 年),无论柏林国家图书馆,还是莱比锡德意志图书馆,都保持了其中心作用。民主德国时期,大部分科学文献由科学院讨论所图书馆和中央专业图书馆提供。1968 年民主德国颁布图书馆法,普遍加强了图书馆网的建设,情报工作和图书馆自动化,原民主德国以地区图书馆网和专业图书馆网为基础形成全国统一的图书馆系统,民主德国各学科的专业图书馆中一般都有一个情报文献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1990 年至 20XX 年之間,许多图书馆馆舍得到了大修或扩建。科学图书馆就得到了各方面资金以补充馆藏,而公共图书馆则基本依靠乡镇自酬的微薄资金来完成馆藏的补给。20 世纪初出现了建立在互助原则上的馆际互借,跨地区馆际互借已覆盖整个联邦德国。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与中国大学图书馆主要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不同,德国大学图书馆除完成这个任务外,还对它所在地区的大众开放,许多不属于大专院校的人由于科研等需要,也可以利用大学图书馆。所以,德国许多大学图书馆同时承担着市图书馆或州图书馆的任务。这种大学图书馆存在模式在实践中也不断改革,向着合作、共享、扩大开放的路子进展,中心图书馆的核心作用得以提升。 德国大学图书馆最大的特点是“一切为了读者能方便、迅速地猎取所需的信息”,师生借书量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