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古代蒙学教材的演变看当代启蒙教育从古代蒙学教材的演变看当代启蒙教育 中国古代以蒙书进行启蒙教育,上至周秦两汉,下讫民国初年,其间长达数千年之久。在这古道漫长的数千年间,蒙学相传相袭,其书逐渐增多,内容亦不断总结完善,至汉唐基本趋于成熟。蒙养教育开始多推行于宫廷内部和显贵缙绅之家,宋、元之后广泛进展,庶民子弟也多可受其教化,从此启蒙教育普及于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吸取知识营养、增长聪慧智慧、法律规范道德行为、取得文明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国古代蒙学蒙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思想文化的进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对儿童传授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所谓“蒙以养正”,使儿童树立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法律规范,从而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宗法制度。蒙学蒙书伴随着社会进步与进展,不断批判扬弃,总结提高,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宝。其中有不少蒙书包含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和思想内容,已远远超出了童蒙教育的樊篱,因此说古代蒙书不仅是儿童的教科书、是促进儿童成长与进步的一块知识田园,也是更多人丰富知识、修身励志、完善自我的重要传统读物。中华蒙书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就是它的本身具有强大雄勃的生命力,它独具特色的优秀精华部分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受益,并孕育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再就是它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学术讨论价值,其中有不少蕴含灵光、精彩动人的蒙书篇章,可谓是句句精当、字字珠玑,令人惊叹不已。可以说,中华蒙书在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教育学等方面,为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进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周秦至汉唐。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品德教育,并包含各方面知识。 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秦代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爱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是对《史籀篇》的进展。汉代,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取名《仓颉篇》;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史游作《急就篇》;李长作《元尚篇》;杨雄续写《仓颉》,取名《训纂篇》;贾鲂作《滂喜篇》;蔡邕作《劝学篇》等。其中,以《急就篇》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