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从抗震救灾看中国的“80 后”力量山东省水利技术学院王黎二〇〇八年九月十二日从抗震救灾看中国的“80 后”力量摘要:在蜜罐中长大,掉得起泪,吃不起苦;浮躁功利、浮而不实;自我膨胀,集体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感,难以肩负重任……这些,曾经都是人们对于“80 后”的印象。当“垮掉的一代”成为这个被时代给予丰富特点群体的代名词时,我们似乎感觉得到上一代对于年轻一代隐隐的担忧和痛心。而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却让人们看到“80 后”闪耀的青春光华,他们以真实的情感、无言的行动表达自己、证明了自己。关键词:抗震救灾 80 后 责任心 价值假如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活得轻松”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父辈的荫护下欢乐成长;假如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惯坏”的人——他们多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几代人的关爱于一身,强调自我价值和个性张扬;假如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质疑”的人——许多人吃着洋快餐长大,喜爱在虚拟网络游戏中快意恩仇……一直以来,1980 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是让社会宠爱和疑虑的群体。以前,人们老是爱拿 80 后说事,什么自私,冷漠,娇生惯养,对社会没有责任感等,把改革开放的新一代批的体无完肤,80 后,逐渐成为人们眼中一个不好的词汇,感觉就是各种贬义词的结合体。伴随着人们的种种非议之声,80 后逐渐成长壮大起来,在各行各业里逐步成为主流和中流砥柱,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80 后成为绝对的主力,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金疙瘩,但是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完全证明了自己。当“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灾难中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短暂人生中最严重的考验。在废墟的烟尘中,他们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人刮目、流泪,更令人喝彩。在首批飞赴灾区的 4600 名空降兵中,大多数都是 80 后,他们均写好了遗书,直接飞赴一线报效祖国。各地大学生们纷纷排队为灾区献血,无数年轻人通过各种途径向灾区捐款、捐物,向媒体发来一条条祝福的短信。参加救灾的 10 万大军中,那些 80 后、90 后的年轻人占据了大多数!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80 后已经能够撑起一片天!90 后同样能用稚嫩的肩膀诠释出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看看那些志愿者们,基本上都是些稚气未脱的年轻人,他们背负药品,运送伤员,义务献血,给灾区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都是他们冲锋在第一线。很多娇弱的女孩子也和男孩子一样,搬送很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