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进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进展中的作用,是当前需要仔细讨论的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探讨学校如何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和弘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践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 56 个,其中世居民族 18 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39%,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制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民族文化。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20XX 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省教育厅和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随后制定了《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力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意见》,由此开始全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新的实践和探究。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进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中共贵州省委制定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进展大繁荣的意见》,全省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20XX 年,全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学校仅 100 所左右,20XX 年进展到 500 余所,20XX 年增加到 4000 多所,20XX 年已超过 5000 所。活动内容包括民族民间音乐、体育、文学、语言、文字、美术、曲艺、舞蹈、戏剧、技艺、习俗、风情及民族知识等各个方面。各地学校还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行动路径,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奠定了基础,并逐步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機制和运行机制。为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推动工作,近年来,还评选出省、市(州)、县各级活动项目示范学校,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截至 20XX 年,已有省级项目示范学校 53 所,市(州)级项目示范学校近 300所。项目示范学校在民族民间文化整理、挖掘、传承、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全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正走向法律规范化、制度化。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全省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了初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