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例谈语言学知识的“随文教学”例谈语言学知识的“随文教学” 课改前,支撑中学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是“字词句语修逻文”,它们在语文教学中自成体系,以静态的形式存在于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因此受到质疑与抛弃。随着 20XX 版的课程标准的修订,“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成为共识,语文知识的教学开始了改变,其实不仅语法和修辞知识,其他的语文知识也提倡随文教学。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和实践“随文教学”呢? “随文教学”中的语文知识 首先,必须达成的共识就是语文知识是必须学习的,并不是取消废弃了,这是必须要得到正确认识的,否则语文教学将滑向虚无;其次,语法等语文知识不再独立存在,而是根据需要相机呈现,因此不必追求完整严谨的知识系统;再次,语文知识不再静态呈现,而是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出现,即学习语文知识的方式是运用,这与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性质是一致的;“随文教学”还包含了对语文知识学习目的的阐述,学习语文知识不是目的,而是途径、拐杖,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时候,老师将必要的语文知识作为“支架”提供给学生,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到底如何“随文教学”呢?我们不妨以语言学知识为例进行讨论。 学习语言就应当掌握语言规律,语言知识是对语言规律的归纳,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在目前选文型教材的实际情况下,语言知识的教学是结合在“文”的教学中进行的,这样,语言知识的教学就直接表现为运用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哪些语言知识在阅读中能切实发挥作用,并可以引入到阅读教学中呢?在诸多观点中,语文教学要遵循母语自身的特点已是共识。 解读汉字语音,把握古诗意境 汉字的主要特点就是音形义一体,老师对此并不陌生,但对此理解并不完整,过去很多老师对“音形义”一体的知识运用也大多局限于识字教学。在近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年一些学者的讨论与推广中,人们对汉字音形义一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尤其是语音、字形所具有的表情达意的功能,开始受到中学老师的关注,并在教学中有了初步尝试。首都师大的朱立侠博士曾在一次讲座中模拟了“风”“石”等字的古音,生动地揭示了古人造字时字音与字义的紧密关联。其实,字音与字形的这种表情达意功能一直是汉字的重要特点,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断层才开始变得陌生,成为了“新知识”。但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能找到不少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