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依托品德学科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依托品德学科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育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品德学科这个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育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 一、依托品德学科,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 我国享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人不识礼仪,寸步亦难移”为人们所称诵。一个国家的人能否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反映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对个人来说,反映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水平。因此,教育学生从小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要以身作则,细节导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礼貌用语并不陌生,从他们学说话起,家长就教会他们说“谢谢”等礼貌用语,在幼儿园中也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平常除了利用晨会课和班队课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外,还充分利用《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充分挖掘《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这些课文蕴含的文明礼貌,让学生在模拟待人接客、情境辨析、听小猴做客的故事、跟妈妈进入影视厅的活动中认识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培育他们乐于交往、尊重关爱他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生活态度,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 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宽松的场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歌,一个有趣的故事,道出待客、做客的基本礼仪,真诚、热情,学生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赏析中情操得以陶冶,在榜样作用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二、依托品德学科,对学生进行诚实教育 诚实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品质。孩子从懂事开始,父母就教育他们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要说谎,因为说谎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而失去了别人的信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了错误承认不承认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