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 中访问数据库的几种不同方法 虚拟仪器VI(Virtual Instruments)是 National Instruments 公司在其产品LabVIEW 中首先提出的创新概念[1]。虚拟仪器系统的概念是测控系统的抽象。不管是传统的还是虚拟的仪器,它们的功能都是相同的: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显示处理的结果。它们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灵活性方面。虚拟仪器由用户自己定义功能,可以自由地组合计算机平台、硬件、软件以及完成应用系统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另外,虚拟仪器开发周期短、成本低、维护方便,易于应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实现仪器的换代升级[2]。 现代的测试测量系统大多数需要对被测对象进行全方位检测,这必然会使获取的数据量急剧增长。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采用数据库技术,可准确反映各类数据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组织数据,是现代测试测量系统的发展趋势。但是现有的LabVIEW 版本本身并不具备数据库访问功能,不能像VB、 VC++、 Delphi、 PowerBuilder 那样非常方便的进行数据库程序的开发。因此以LabVIEW 编制的虚拟仪器系统需要其它辅助的方法来进行数据库访问。 1、在LabVIEW 中访问数据库的方式 (1)利用NI 公司的附加工具包中的数据库接口工具包LabVIEW SQL Toolkit 进行数据库访问。该工具包集成了一系列的高级功能模块,这些模块封装了大多数的数据库操作和一些高级的数据库访问功能。它的优点是易于理解,操作简单,用户可以不学习SQL 语法。缺点是需要另外购买且价格昂贵,无疑会增加系统成本。 (2)利用LabVIEW 的 ActiveX 功能,调用Microsoft ADO 对象,利用SQL 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访问。使用这种方法需要用户对Microsoft ADO 以及SQL 语言有较深的了解。 (3)通过第三方开发的免费工具包LabSQL 访问。LabSQL 利用Microsoft ADO 以及SQL 语言来完成数据库访问,将复杂的底层ADO 及 SQL 操作封装成一系列的LabSQL VIs,简单易用。 (4)通过调用动态链接库DLL(Dynamic Link Library)访问。先利用其它语言如Visual C++编写DLL,再利用LabVIEW 的调用库函数节点CLFN(Calling Library Function Node)调用此DLL 访问数据库。但这种方法需要从底层进行复杂的编程才能实现,对非专业编程人员来讲是不现实的[3]。 (5)利用中间文件存取数据。先将数据存入文件之中,待测量结束后再用专门的工具将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之中。这种方法需要磁盘文件作为中介,而且不具有实时性,不方便使用[4]。 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