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词解释1. 硝化作用 : 土壤中铵态氮肥或尿素转化成的铵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2. 最小养分定律: 在作物生长因子如果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相对量少,其他因子即便丰富也难以提高产量。3. 生理酸性肥料: 施入土壤后,经植物吸收作用,土壤呈现酸性的肥料。4. 复合肥料: 肥料主要成分中同时含有N、P、K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元素的化学肥料。5. 生理碱性肥料: 施入土壤后,经植物吸收作用,土壤呈现碱性的肥料。6. 营养临界期: 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不平衡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损害,而这种损害即便以后养料补充也很难纠正,这段时期叫植物营养临界值。最大效率期: 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7. 土壤供肥强度: 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与作物根表面该养分浓度之差。供肥容量: 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降低时,土壤补给有效养分的能力,即潜在转化为有效养分的能力。8. 矿质营养学说: 土壤的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不是由于其中所含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分解形成的矿物质。9. 异成分溶解: 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从四周向施肥点汇集,使肥料中的水溶性磷酸一钙溶解并进而水解,形成磷酸一钙、磷酸和磷酸二钙组成的饱和溶液。10. 离子拮抗作用: 一种离子存在抑制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协助作用: 一种离子存在促进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11. 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 无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对作物来说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营养元素不可替代律:作物所需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其特殊功能,相互间不可替代。12. 反硝化作用: NO3-在嫌气条件下,经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13. 磷酸退化作用: 贮存潮湿条件下 ,过磷酸钙吸湿后 ,会引起各种化学变化 ,往往使水溶性磷变为水不溶性 ,这种作用通常称为磷酸退化作用。14. 归还学说: 由于不断栽培作物,土壤中的矿物质势必引起损耗,如果不把土壤中摄取的矿物质归还土壤,土壤将会瘠薄,寸草不生,完全避免不可能,但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损耗和营养物质归还之间保持一定平衡。15. 化成复肥: 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成,含两种主要养分的肥料。16. 样品的代表性: 采集的样品能够代表一定范围的总体情况。样品的典型性: 采集的样品能够充分反映所要了解的目的和情况。17. 三梢肥: 出秋施基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