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0: 名词解释: 2003 年1、 光谱反射率 : 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EE物体的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尤其是后两个波段。一个物体的反射波谱的特征主要取决于该物体与入射辐射相互作用的波长选择 . 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有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等。2、 辐射温度 : 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根据斯忒藩- 玻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与热力学温度的4 次方成正比,由此可确定物体的辐射温度。由于一般物体都不是黑体,其发射率总是小于1 的正数,故物体的辐射温度总是小于物体的实际温度,物体的发射率越小,其实际温度与辐射温度的偏离就越大。3、 大气窗口 : 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 (1) 0.30 ~ 1.15m大气窗口: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其中 0.3~0.4m近紫外窗口,透射率为70% 0.4~0.7m可见光窗口,透射率约为95% 0.7~1.10m近红外窗口,透射率约为80%(2) 1.3~2.5大气窗口:属于近红外波段 1.3~1.9m 窗口,透射率为60% -95 % 1.55~1.75m透射率高 2.0~2.5m 窗口,透射率为80%(3) 3.5~5.0m大气窗口:属于中红外波段,透射率约为60~70%(4) 8~14m热红外窗口,透射率为80%左右(5) 1.0mm~1m微波窗口,透射率为35%~100% 4、 太阳同步轨道 : 卫星轨道与太阳同步,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地球对太阳的进动一年为360° 。因此平均每天的进动角为0.9856° 。为了使光照角保持固定不变,必须对卫星轨道加以修正,平均每圈的修正量为:0.9856nn 为一天中卫星运行的轨道数目的: A 使卫星以同一地方时通过地面上空B 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C 使卫星上的太阳电池得到稳定的太阳照度5、 近极地轨道 : 轨道倾角设计为99.125° ,因此是近极地轨道。目的:可以观测到南北纬81° 之间的广大地区。6、 成像光谱仪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通过将传统的空间成像技术与地物光谱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对同一地区同时获取几十个到几百个波段的地物反射光谱图像。成像光谱仪基本上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