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突破学科本位瓶颈VIP免费

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突破学科本位瓶颈_第1页
1/3
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突破学科本位瓶颈_第2页
2/3
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突破学科本位瓶颈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突破学科本位瓶颈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突破学科本位瓶颈 全员育人乃制度化教育之本义。但是,在功利至上的升学主义狂潮下,育人似乎变成了某门课程、某种机构、某类人员(班主任、德育课老师)的专门工作任务。对于此种教育现象,尽管社会各方都进行了激烈批判甚至猛烈抨击,分数为本、分班而治、年级相隔的整体局面却依旧难以撼动,以至于全员育人需要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来加以提倡和规约。之所以至此,从表面来看,自然是与学校管理上对德育实体化的过分强调(如德育与教学相区隔、强化班主任岗位、严格学生管理制度等)有着紧密联系,但在根本上,则是学科本位下中小学运行体制机制的必定产物。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主要秉承按科授课、分班而教的办学传统。虽然新世纪开始启动的新课改试图打破此种格局,尝试开设“历史与社会”一类的综合课程,不过,这类课程似乎只是昙花一现,而中小学普遍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遵循的依旧是学科课程逻辑,注重通过专任老师、专门教材来加以落实。时至今日,各地各校招聘新任老师,仍以应聘者的出身为基本前提,名校或地处中心城市的中小学,不仅看其是否由“985/211 大学”毕业,更要看其是何种学科出身,即便小学,也必须是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对应的中文、数学、外语等院系的毕业生,才可能通过资格审查。与按科授课、分班而教相对应,各级各类教学指导机构——教研室,也大都按科设岗,名之曰“XX 科教研员”。 中小学以学科为本的运行体制机制,凸显了知识、技能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育实践中基于学科的专业性要求,有利于奠定和巩固这种中心地位,即使在知识剧增的互联网时代,此种模式亦不为过。然而,若知识、技能教学变成了至高无上的任务,甚至窄化为“为应考而教”,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被边缘化,中小学教育必定弊端丛生,乃至异化为“考试的附庸”。所不幸的是,教育实践中的此种现象却可谓俯拾皆是,其中尤以中学为甚。学校之间、地区之间比升学率或重本率,班级之间比均分、优秀率;老师将自己定位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于“XX 科老师”,把学科教学之外的工作都归为班主任职责,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分离,教书与育人相分离,以致多数学校的班主任岗位已成“烫手山芋”;重视学科教研、管理规章研制,忽视育人讨论。诸如此类,即是明证。 21 世纪的基础教育以健全人格和进展能力为本。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他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突破学科本位瓶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